陽春三月,大渡河畔,處處生機盎然。3月13日,沙灣區科協邀請樂山師範學院教授、農學博士劉忠,樂山市農科院副院長、高級農藝師袁超和樂山市樂創匯創新創業聯合會創業導師陳建華,組成家庭農場科技巡診專家組,先後深入福祿鎮、葫蘆鎮的部分家庭農場,通過“走、看、聽、談”形式,逐戶開展科技巡診活動,逐戶探討産業發展中的科技問題解決方案,深受群眾好評。
當日上午10時許,專家組一行首先來到該區福祿鎮江山灣水果種植家庭農場,走進農場100余畝獼猴桃種植基地,劉忠、袁超與農場負責人祝正前一邊走一邊看,一邊交談一邊巡診。當得知農場目前技術、管理存在一定問題時,劉忠鼓勵他要堅定信心,持之以恒抓好發展,並建議要像管理廠房車間一樣管理果園,做到精細精準精確;加強水土保護,做好抗旱保濕,涵養土地有機成分;疏密結合,適時施肥、疏果,提高果子品質。袁超則建議落實專人負責技術,採取“線下交流、線上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及時學習獼猴桃種植的新技術,跟上形勢發展;要適時嫁接升級新品種,跟上時代需要。同時,劉忠、袁超與祝正前分別交換了聯繫方式,表示將根據需要,適時開展服務。
隨後,專家組一行又來到該區福祿鎮天富家禽養殖家庭農場,對其“養殖+種植”的迴圈發展模式錶示讚許。據該農場負責人何大全介紹,農場年出欄鴨子12萬隻,收入20余萬元。同時,通過種植澳洲茶樹,採取“沼氣發酵、乾濕分離、三級沉澱”等方式,實現了糞便自動化、無害化處理和迴圈利用。
在該區葫蘆鎮芯夢園水果種植家庭農場,實地察看了農場藍莓、楊梅、楊桃子和林下養殖的實際情況後,劉忠、袁超建議,逐步提升藍莓大棚空間和品質,預防灰霉病;採取“藍莓+蜜蜂”迴圈發展模式,提升經濟效益;林下養殖要適度,要圍繞主要産業發展林下養殖,實現可迴圈、可持續發展。陳建華則建議,探索“産業+旅遊”“産業+電商”發展模式,提高體驗性、互動性和趣味性,不斷提升産品附加值。“信心更足了,腦子一下子就靈活了”農場負責人楊建富在道別時高興地對專家組一行説。
在該區葫蘆鎮初心水果種植家庭農場,專家組成員紛紛鼓勵農場負責人徐海波,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途徑就是最好的。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把脈一路問診,專家組付出了智慧和汗水,家庭農場拓展了發展路徑和方法,不僅實現了科技力量的轉化運用,而且擴大了科普的倍增效應。當天開展科技巡診的四位農場負責人祝正前、何大全、楊建富、徐海波紛紛表示,不僅要把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實際發展中,還要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吸引、引導周邊群眾一起幹,一塊兒發展致富。
據悉,此次家庭農場科技巡診活動是該區科協2023年主題科普活動之一,旨在充分發揮科技力量對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強化家庭農場特色科普服務,打造一批科技小院,培養一支立地生根的本土化鄉土人才隊伍,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活動共分為項目徵集篩選、項目調研及科普服務、項目調研總結、後續跟蹤服務共4個階段進行,將在每鎮(街)選取1——2戶家庭農場開展科技巡診活動,同步開展科普員培訓活動。並通過科技巡診和科普培訓,完成沙灣區家庭農場現狀與發展建議的調研報告。對有一定特色的家庭農場進行後期輔導,引導特色家庭農場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和科技小院的申報,不斷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力量。(沙灣區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