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沙灣區:黨建引領促村集體經濟“綻放光芒”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2 13:18:49 編輯:王衛東 點擊:
樂山市沙灣區以黨建引領人才、資金、要素聚集,做實集體經濟“消薄壯大”文章,實現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産、生態變業態、顏值變産值,全區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多元複合、“八仙過海”,集體經濟品質效益闊步提升。
夯實組織基礎。將黨全面領導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一是書記領銜。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區、鎮、村的“書記工程”,區委主要領導任一線總指揮,持續抓實集體經濟“脫空、消薄、壯大”,累計打捆項目31個、統籌資金3.7億元,喊響“凡是存在空殼村的,鎮黨委書記年度考核、村績效考核不得評為‘優秀’”,明確職責任務“硬杠杠”。二是聯盟聚力。打破行政壁壘,將19個扶持村、1個試點社區組建集體經濟“20強聯盟”,推動同業共建、政策惠建、平臺聯建、龍頭帶建,實現強強聯手、強弱聯合,力爭達到扶持村年收益“10萬+”,幫扶村年收入“3萬+”;精準匹配14個“後援團”部門,面對面解決問題,統一註冊“20強聯盟”公用商標,在戲劇小鎮開辦集體經濟生態直營店,開展“舌尖上的扶持村”“扶持花開”系列推介,形成抱團發展的裂變效應。三是制度激活。在全市率先出臺集體經濟財務管理制度,向第三方公司購買線上代理記賬“雲服務”,建立收益分配機制,最高可將當年經營性收益的20%作為村幹部薪酬,既管住集體的錢袋子,更激勵村幹部擼袖子。
強化要素保障。堅持把要素資源擺在突出位置,在人、財、物上重點傾斜。一是培育“綠領人才”。落實“一肩挑”幹部“兩管一報告”制度,實施“頭雁提能”計劃,鼓勵村幹部提升學歷和能力,為200余名參學村幹部發放補助近60萬元,全區村(社區)書記、“兩委”班子學歷在大專以上(含在讀)分別達100%、89%。成立全國首個佛手柑“村博士工作站”,7名“雙一流”大學博士“飛地”助力藥性檢測、産品研發等,創收5000余萬元,沙灣川佛手産量做到全國最大。二是突出資金“賦能”。推出“紅色金融”五條措施,通過組織共建、選派金融委員、信貸支援等方式,累計向74個村(社區)授信5500余萬元,扶持村最高可貸款200萬元,有效防止資金“卡脖子”。三是配套建設“加持”。在全區年度可用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確定5%的比例剛性用於村集體經濟,將扶持村優先納入鄉村規劃範疇,在水電路網通信等基礎設施中傾斜保障,為發展留白留綠、夯基壘臺。
探索模式創新。緊扣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區位優勢等情況,提出3類9型發展模式,“一村一策”確定發展路徑。一是産業主導類。一産奠基型,通過發展規模産業、試行小眾品種、推廣道地藥材等方式,將發展集體經濟的過程化為凝聚人心的實踐;二産提質型,發展冷藏、烘乾等産地初加工,生茶變熟茶、鮮果變幹片、果參變果酒,實現一季産品四季賣;三産增效型,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度假,實現“一産接二連三”;品牌增值型,推廣“一村一標一碼”,幫助産品出村、進城、闖市場,魏槽村每年僅商標使用權就盈利2萬元。二是資産主導類。盤活造血型,實施村級閒置陣地“五個一批”行動,太平鎮將7個扶持村“閒資産變活資本”,“騰籠換鳥”建成車間、廠房、農商中心8個;服務增收型,購買灑水車、挖掘機等固定資産,為村域內企業提供有償服務;入股分紅型,依託龍頭企業獲得穩定收益。三是改革主導類。離任“續航”型,鼓勵有能力的離任村幹部擔任村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一舉雙贏;土地撬動型,實行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喻壩村村民以土地入股,雙山村整理撂荒地栽種行道樹,葫蘆壩村以土地所有權入股企業佔股10%,實現化土為金。(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