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散春歸,這些天,對於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黃洋來説,終於可以休息一陣了。但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肩上的重任又鞭策他繼續提升檢驗能力和醫療技能。
治病救人、建言獻策。做業務“多面手”,群眾“發聲筒”,黃洋儘自己的所能解人民之所難,救人民之所急,詮釋著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離死亡最近的三年”
抗疫三年,黃洋稱是“離死亡最近的三年”,他的包裏隨時揣著速效救心丸。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時,黃洋是全院第一個向黨組織提出支援申請的黨員,但出於守牢本土防線的需要,黃洋被組織留在峨邊,肩負起全縣核酸檢測的重任。在之後的時間裏,黃洋和同事們像“打雞血似的”和病毒做抗爭,通過接收其他兄弟市縣的核酸標本,派出科室檢驗人員參與多起外援夾江、成都等地的核酸檢測任務,堅定地扛起了檢驗科的責任和使命。
“那時候每天的核酸標本堆成一個小山,我們早上進實驗室,中途就出來上個廁所,淩晨兩點多吃一桶泡麵,經常加班到早上6點多。”提起做大規模核酸檢測的經歷,黃洋摸了摸手上的繭,“那時候全靠人工操作,擰核酸標本的蓋子能把手磨出血。”黃洋的妻子也是一名檢驗人員,夫妻倆在某種程度上達成了共識。“大疫面前無小我,從參與抗疫以來,我倆就做好了隨時出現最壞的情況的準備。”黃洋告訴説,妻子是武警總隊醫院的檢驗人員,也是抗疫勳章的獲得者。抗疫期間,他有時候一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妻子默默挑起了照顧小家的重擔。
補短板強弱項 鍛造行業“多面手”“全能專家”
2020年,出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的全員核酸檢測需要,峨邊需緊急建立縣級核酸實驗室,這個重任落到了黃洋身上。接到任務後,從設計、考察到建成使用,黃洋組織人員多個工序同時開工,“白+黑”趕工,僅用了20天時間建成全市第一家建成和投入使用的縣級核酸實驗室。
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峨邊的醫療條件與其他區縣存在差距,但黃洋所在的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業務水準在全市排在前列。
在其位,謀其職。作為檢驗人員,黃洋愛學習、善思考,思維開闊,自2012年當任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以來,黃洋組織科室人員外出學習,經常性開展院內交流,為提升醫院整體醫療能力建言獻策。在他的帶領下,檢驗科累計拓展了涉及血液、尿液、體液在內的200余項新項目,實現了老百姓不出縣就能得到專業的臨床檢驗服務。
除了檢驗科工作,愛好醫學的黃洋還自學中醫、管理等知識,考取執業藥師資格證,彌補西醫的不足,把自己鍛造成一位“多面手”“全能專家”。
履行代表義務 切實為群眾辦實事
“除病痛醫術高超 療頑疾藥方奇效”“華佗再世 妙手回春”……在黃洋辦公室,這樣的錦旗還有20余面。
從醫十餘年來,他頂著風險為大出血患者緊急輸血,及時開出中醫藥方圓老人“百歲夢”,順利緩解患者哮喘頑疾之痛,為同事熬抗疫大鍋湯……黃洋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切實解人民之所難,救人民之所急。據了解。黃洋累計破解疑難雜症20余例,參加義診、兩癌篩查等活動累計幫助病人2593人次。
此外,作為縣人大代表,他還積極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提議案、建議和意見,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第二次會議期間和閉會期間,提出“合理配置梯度建設縣域核酸檢測力量”“在集中居住點及重要交通卡口設置便民核酸採樣點”“推廣服用中藥大鍋湯預防新冠病毒”等建議,均被採納並辦結。
“在我看來,人大代表的職務既是一種至高的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黃洋表示,當選縣人大代表,讓他有更多機會了解到全縣衛生事業發展現狀,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同時能夠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為老百姓做一些實在事,提出一些改變民生、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好建議,推動縣域衛生事業發展。(峨邊彝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