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委組織部會同鎮陽鎮以“微陣地”建設為突破口,打造基層治理示範點,倡導“村民事、村民議、一起定”,探索建立鎮陽講堂、鎮陽論壇、鎮陽活動等系列機制,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用,走出了一條共建共治共用的和諧鄉村之路。
一節小課:民眾生産生活的“充電站”
聚力解決村民現代農業專業知識欠缺、掌握市場動態不及時、學習載體單一等現實問題,整合農民夜校和基層黨校資源,主動對接村民需求,實行“白+黑”靈活時段教學,“點菜+配菜”課程搭配服務,引導村民立足自身實際自主選擇培訓內容、培訓時段,同步拓展文旅發展、法律法規、移風易俗等“配菜”課程,幫助村民“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
一是建強師資隊伍。整合農業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産業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等20余名師資力量充實“微講堂”師資庫,成立“振興鎮陽”講師團,採取專家定期講、頭雁輪流講、村民帶頭講的模式開展授課輔導。
二是精編培訓課程。制定“1+X”(“1”即固定宣講類,“X”即農民點題類)教學安排,圍繞法律法規、鄉風文明、人文歷史、三農三産、技術培訓、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等重點內容,發放調查問卷400余份,收集村民對電子商務、茶葉産業、種植養殖技術等實用技能培訓需求,精心編印課程“功能表”,通過村級微信群、幸福鎮陽公示欄等方式公開發佈,明確每月1個課程主題、開課次數不少於1次。
三是促進成果轉化。推動職業技能鑒定現場下沉村組,幫助32名村民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協調井研、青神等企業,建立“培訓+就業”合作服務機制,定期公佈用工和農産品需求清單,有計劃簽訂勞務派遣合作協議。目前,已舉辦鎮陽講堂5次,完成企業人才輸送100余人,每人平均增收3000余元。
一個論壇:收集村情民意的“議事廳”
聚焦收集民意搭建村民參與村民自治和社會治理的發聲平臺、溝通協商的聚力平臺,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成為鄉村治理的參與者和治理者。
一是共商鄉村規劃。實施鄉賢助村、能人歸村計劃,將有意願、有能力的年輕人吸納為村黨組織後備幹部。引導鄉村規劃師、本地鄉賢、基層老黨員、退休老幹部等200余名各自成立村發展規劃領導小組,因地制宜、隨山就勢發展柑橘、蔬菜、水産、水果生豬等産業。
二是共商利益分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黨員戶+普通戶+社會資本為一體的鎮陽産業聯盟,商議“合作社+農戶+村集體”合作模式,建立小農利益聯結機制,明確3:3:2:2(農戶30%、合作社30%、風險金和管理費20%、村集體20%)分配方式,建成生態瑤雞種養殖示範園550畝,茶葉産業片區1800余畝,帶動種養殖戶年每人平均增收3000余元。
三是共商村級事務。村黨組織書記擔任鎮陽議事會召集人,每季度召開社員大會,村民全程參與涉及本村的集體資産處置、發展黨員、村規民約等村級重大事務和重大項目實施的意見徵求、決策、實施全過程,集中民意將廁所革命、風貌改造、庭院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級自治重要內容,修改完善村規民約6條,公示集體經濟支出等重大財權事項6次,調解民事糾紛26起。
一項活動:激發內生動力的“集結號”
弘揚人人友愛、鄰里和睦的鄉村美德,宣傳向善向上生活理念,傳遞移風易俗好風尚、節儉養德文明好家風,打造文明、和諧幸福鄉村。
一是“幸福生日”聚人心。村黨組織以村民議事廳為活動陣地,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黨員、留守兒童、婦女、殘疾人、脫貧監測戶開展共唱一首歌、共吃一頓飯、共做一件事系列活動,引導黨員志願服務隊,為他們提供房屋清理、心理疏導、政策宣傳等服務,營造和諧暖心生活環境。
二是“鎮陽環境”齊動手。推行“垃圾不落地”,在村主要道路布設垃圾桶,每個村民小組配備1輛垃圾轉運三輪車,定時巡迴收集。引導村民按照乾濕分離原則進行垃圾分類,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
三是“鎮陽文化”共傳承。組建廣場舞隊、文藝演出隊,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期間開展文化活動;建成黨史學習教學點,村民捐獻鎮陽發展史、老照片、老物件等;評選“最美鎮陽人”帶動全體村民互相比拼、一起參評,以點帶面提升村民積極性。(王巧玲 汪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