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儀隴:産業領跑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25 08:24:09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儀隴縣賽金鎮小麥種植基地(資料圖)

儀隴縣糧經融合現代農業園區(資料圖)
2021年8月,儀隴縣提出鄉村振興“揭榜試點”機制,通過自主申報、綜合研判、陳述競評等程式,綜合確定10個“揭榜試點”項目,由縣財政匹配銜接資金3766.5萬元用於試點項目建設,旨在探索、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樣板。
項目于2022年3月正式啟動。一年多來,各試點項目鄉鎮(街道)大膽探索,各試點項目鄉村呈現出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新風貌。
探索新機制 産業發展各具特色
作為鄉村振興“揭榜試點”綜合提升類試點項目鎮,儀隴縣賽金鎮以高家壩村為核心,將王銅罐村、大屋基村、袁家壩村等4個村一併納入此次試點項目提升範圍。
12月21日上午,在高家壩村,成片的麥苗綠油油的,長勢喜人。“這一片屬於儀隴縣糧經融合現代農業園區,包括金銀花套種基地、高産稻麥基地、半山糧油基地,採取‘田保姆’模式,實行‘油菜(小麥)+水稻’、‘金銀花+大豆’的複合種植模式。”賽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廖彥軍説,賽金鎮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探索健全服務體系和利益聯結機制,由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和四川萬農富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牽頭,共同建設糧經融合現代農業園區。
據了解,同一園區,不同産業,探索的機制模式也有所不同。金銀花套種基地實行“123”模式,即:公司統一標準管理、村集體兩次分紅、農民三次收益。“農民獲得土地租金、務工薪金和套種作物收益金。”廖彥軍介紹,該模式實現了“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四方受益。高産稻麥基地實行“145”模式,將收益10%作為協會公益、40%作為群眾收益、50%作為公司收益;半山糧油基地則推行“1333機制”,村集體經濟收入、抗風險基金、村民收益、合作社收益分別按比例分配。
“創新社會化服務最大程度降低了種糧成本,增加了群眾收入。”廖彥軍表示,在原有産業基礎上,抓住“揭榜試點”項目,堅持抓重點、顯亮點、創特點,突出規劃引領,通過試點新機制、強化基礎配套建設等,全面對産業園區進行綜合提升。目前,全鎮已建成12000畝糧經融合現代農業産業園、10000畝晚熟柑橘産業園,惠及農戶3000多戶。
同為綜合提升類的銅鼓鄉,“揭榜試點”項目涉及淩雲山、九龍山2個村。該鄉通過試點項目資金688.4萬元,撬動企業資金和其他資金1274.5萬元,用於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産業提檔升級等,累計修建、加寬通村公路和産業便道13公里,整治土地1000畝,修建技能培訓中心2處、旅遊基地1處,配套完善5000平方米育苗大棚、5000平方米農産品初加工廠房。
“我們打出基礎提升、産業提檔、招商提效三大組合拳,縱深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成功落地項目5個。”銅鼓鄉黨委書記閆國舉表示,通過“揭榜試點”項目的帶動,九龍山、淩雲山兩村形成産業共育、設施共建、資源共用、人員共用,抱團聯動發展的模式,産業發展深度融合。淩雲山村探索的“山頂‘果盤子’、山腰‘菜籃子’、山底‘糧袋子’”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已成為當地“丘區小山村”發展的新“樣板”。
發揮黨支部“頭雁”作用 集體經濟迸發活力
連日來,儀隴縣福臨鄉建華村的柑橘産業園裏格外熱鬧,村民們正忙著採摘晚熟柑橘,分揀打包後發往成都、重慶等全國各地。“我們都是訂單式銷售,完全不愁銷路。”該村黨支部書記徐偉介紹,近年來,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村企”,組織發展優質柑橘、蔬菜、糧油、水産養殖等産業,壯大集體經濟,該村先後獲得“四川省鄉村振興示範村”“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等稱號。
建華村以發展集體經濟為抓手,按照“1353”工作思路,實施“揭榜試點”項目,積極探索強村富民路子。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80余萬元,吸納群眾就近務工2000余人次,帶領全村340余戶農戶共走富裕之路。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集體經濟發展,離不開一個堅強有力的村黨組織和一個有本事、有闖勁的領頭人。該鄉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的引領作用,發揮“頭雁”作用,確立了“村黨支部+村企+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動員村民們將閒置土地拿出來流轉,並參與管理。
“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村企’,主要為業主和農戶提供産業園農資配送、農機社會化服務等綜合服務,實現集體經濟增收。”徐偉介紹,目前,該村柑橘種植面積達1200余畝,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柑橘産業家庭農場16個。
三河鎮鷂子洞農村社區以“揭榜試點”為契機,利用118萬元專項資金,由社區黨支部牽頭,整治100畝撂荒地,新建優化標準桑園,並套種大豆、榨菜、馬鈴薯等糧經作物;完善配套基礎設施,修建蠶棚、蓄水池、産業便道。
“在‘揭榜試點’項目的推動下,村集體經濟項目規模進一步擴大,帶動引領性更強。”鷂子洞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鵬説,目前,村集體經濟産業園200余畝,帶動該農村社區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務工、增收。
新政鎮銀山農村社區活動陣地為原三元鄉政府駐地,閒置用房面積達2000平方米,發展利用前景巨大。該社區黨支部通過盤活“硬”資源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利用已有的閒置房屋,建立社區養老服務站,在免費為本村經濟困難的獨居老人提供服務的同時,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由村集體代管;將閒置房屋租賃給企事業主,按市場價收取租金。”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彭靈賢介紹。
深挖文化內涵 鄉村煥發新風尚
作為鄉村振興“揭榜試點”基層治理示範項目鎮,復興鎮以玉皇觀農村社區為試點,堅持探索以傳承德孝等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基層治理行動,形成了以德孝文化傳承為重心的基層治理工作機制。
“這個光榮榜每個季度都在更新,現在公示的是今年重陽節評選表揚的家庭和個人。”12月21日,在玉皇觀農村社區活動陣地,該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剛國指著“光榮榜”公示欄説,社區已連續11年舉辦重陽節“壩壩宴”活動,並以傳統節日為契機,評選表揚先進,引導群眾在“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遵守和傳承傳統道德文化。
近年來,該社區還積極探索推行積分管理制度,深入挖掘德孝典型,積極推進“德孝模範光榮榜”行動,堅持開展“好兒媳”“好公婆”“德孝家庭”等評選和創建活動,營造“孝老愛親”的濃厚文化氛圍。“這些年,先後有400多人次登上光榮榜,激勵著大家比學趕超。”張剛國笑著説。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我們已經在其他村推廣玉皇觀農村社區的試點經驗。”復興鎮黨委書記許航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基層治理,大力培育新時代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試點項目鄉鎮還深挖紅色資源,以紅色文化浸潤人心,傳承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時代新風。
福臨鄉插旗山村是烈士陳光第的家鄉,其子蔡恩培、陳學禮均90歲高齡,蔡恩培還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村裏成立了“陳光第事跡宣講隊”,蔡恩培、陳學禮和陳光第的孫子陳明是主要成員,他們不定期會在村裏給幹部、群眾和學生宣講紅色故事。同時,還成立了“老陳會客廳”,調解鄰里糾紛,收集社情民意。
該村黨總支書記陳良禮説,過去,插旗山村宴席很多,宴席上涼菜就有五六道,加上熱菜一般都在20道以上,浪費十分嚴重。現在,通過對村規民約的宣傳,村民辦宴席每桌菜大多不超過12道,文明新風尚正在形成。(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