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壓發力 持續向好|四川南充市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顯著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9-15 14:23:10 編輯:楊仁昌 點擊:
9月15日,在位於嘉陵江中游的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3年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該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全市非法碼頭整治、沿江河道採砂監管、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加壓發力、持續向好,取得顯著成效,南充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業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作了發佈,中央、省、市部分新聞媒體參加發佈會。
南充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中軒表示,截至目前,第一輪中央督察及“回頭看”、兩輪省級督察反饋交辦的1559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輪中央督察反饋問題12項,整改方案細化的68條整改措施,已完成整改50條,交辦的271個信訪問題已辦結256件;國家移交和納入省級管控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共32項(動態更新),已完成整改27項,完成率84.4%。
李中軒指出,為做好相關問題整改,注重高位推動,高標定位抓整改。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委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任雙組長的生態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研究部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市人大相繼出臺《南充市鄉村污水處理條例》等4部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南充市<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辦法》通過二審,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進一步完善。市政協將嘉陵江(南充段)生態岸線保護作為民主監督的重要內容,對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專項視察。注重凝聚合力,各方聯動抓整改。實行“督察+幫扶”,對各區(市)縣存在推進困難的30余項重點問題,在政策把握、技術標準、項目經費等方面給予扶持支援,破解瓶頸、打通堵點。實行“督察+宣傳”,總結“順城鹽化以問題整改為抓手,加快推進高品質發展”等6個典型正面典型案例,在國家、省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增強整改問題的信心。實行“督察+執法”、環保督察與環保執法聯動,打好督查執法“組合拳”,嚴厲懲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注重完善機制,長治長效抓整改。出臺《南充市嘉陵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嘉陵江河道採砂規劃、南充嘉陵江曲流省級地質公園規劃等6項規劃,建立問題整改“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分工制+分線制+分塊制”“黃牌警示+紅牌督辦+移送問責”創新機制,圍繞河道採砂管理、工地揚塵防治、污水處理設施運作管理等出臺12項監管制度,落實整改任務清單“一單四交”(同步送交整改責任單位、市級牽頭部門、市級督辦領導、紀委監委部門),推動整改責任落實到最小單元;修訂《南充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銷號辦法》,對進展遲緩、效果不佳、落實不力的單位(個人)視情況通報批評或追責問責,確保環保問題整改工作落地落實。
通過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南充市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不斷查缺補漏,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環境品質大幅改善。2022年度大氣環境品質提前三年完成達標規劃目標任務,進入達標城市行列。該市主城區PM2.5平均濃度35.3微克/立方米,超額完成5.4%;優良天數率94.5%,超額完成1.9個百分點;大氣品質居全省第7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27位,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居全省第5位,水質優良率並列全省第一位,土壤環境品質穩定向好。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累計投入181.2億元,新(改)建雨污管網3930公里,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189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922處,污水日處理能力新增57.76萬噸,增長了2倍,中水回用達6.5萬噸/每天,污水“收集、處理、利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累計投入31.2億元,建設垃圾轉運站190座,分片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3座,垃圾焚燒發電日處理能力達到2900噸,年並網發電量2.9億度,生活垃圾處理形成了“統一收集、統一轉運、統一發電”的全覆蓋模式。累計引入社會資本7.8億元,建成廢機油、廢鉛蓄電池等危險廢物收集處置中心4處、醫廢處置中心3座、污泥處置中心4處。建成了川東北第一家集焚燒、物化、填埋和資源化利用於一體的大型危險廢物綜合處置中心,年處理能力8.25萬噸,處理範圍輻射周邊多個市(州)。危廢處置實現了“設施到位、處置到位、監管到位”。嘉陵江中游生態屏障日益築牢,大力整治嘉陵江南充段砂石開採侵佔河道岸線問題,修復河道生態岸線41.8公里,生態復綠岸線600余畝,嘉陵江岸線生態得到修復。規範建設自然保護地,打造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5個、濕地公園7個,濕地公園總面積近1.5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60%。開展大規模綠化南充行動,造林面積119.65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1.5%。儀隴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西充縣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南充入選全國“2021年踐行生態文明發展優秀城市”、南充市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市”。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大幅提升,第二輪中央督察信訪投訴較第一輪減少近四成,一大批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和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環境投訴問題得到有效整改、圓滿解決,人民群眾對生態環保工作的獲得感、滿意度大幅提升。2021年、2022年該市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測評排名分列全省第一位、第二位,並成功入選全國十大舒適之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堅持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圍繞優質有機農業産業發展,擦亮打響了有機農業“金字招牌”;完成順城鹽化、飛龍化工、宏泰生化等10余家城中污染企業關閉搬遷,發展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82家、年産值達400億元,清潔能源電力裝機規模達123.5萬千瓦。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由2016年的6.7%、7.5%提高到2022年的19.7%、12.6%。
南充市交通運輸局一級調研員張世民就南充市非法碼頭整治和建設管理情況進行了發佈。張世民介紹,全市60座非法碼頭按期完成整治,非法碼頭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注重加強非法碼頭整治,按照拆除到位、清場到位、防反彈到位的“三個到位”要求,全市共取締拆除非法碼頭48座,復綠面積206萬平方米,恢復生態岸線41.8公里,對12座具備整改提升條件的非法碼頭,納入《南充港總體規劃修編》,按標準進行規範整改,已于2021年底完成整改和竣工驗收。注重強化涉砂船舶監管,全市涉砂船舶總數從1629艘減到1138艘,削減491艘,佔總量的30%。嚴把涉砂行為準入關,加大“三無”船舶整治,共排查認定“三無”船舶17艘,已全部取締,查處涉砂船舶違法違規經營行為10余起。同時,強化禁採期涉砂船舶的安全停靠管理,僅2022年先後投入資金2463萬元,改建、擴建22個集中停泊區,新增421個中高水位防洪樁(佔省下達計劃的111%)。目前,全市已建成35個集中停泊區、781個防洪樁,可保障2000余艘船舶安全靠泊。注重夯實長效機制建設,重新規劃嘉陵江南充段砂石碼頭岸線總長12.85千米,較2017年底的2.83千米減少了54.7%;規劃嘉陵江幹線砂石碼頭17處,較2017年底的125處減少了86.4%。制定《嘉陵江南充段採砂堆碼場及加工廠管理辦法》並報經市政府辦審定公佈實施,填補了監管盲區,構建了南充市砂石碼頭、採砂堆碼場及加工廠的長效監管機制。下一步,將從加強規劃岸線管理、嚴格港口碼頭建設程式、加強港口碼頭經營管理、加強涉砂船舶監督管理、打擊涉砂違法行為等5個方面持續用力。
南充市水務局二級調研員謝小軍就沿江河道採砂行業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介紹,該市執行中的河道採砂規劃及相應年度實施方案已全面落實禁漁期、禁漁區禁止挖沙採石的規定,南部段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內採砂作業船舶已全部撤離,侵佔河道水域岸線以及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內的砂石堆碼加工點位已全部拆除清理,整改點位均已恢復河道自然生態岸線,嘉陵江南充段河道管理範圍內的採砂堆碼場及加工廠實現100%退出。今年4月,“央督”反饋的涉砂生態環境問題均按程式完成銷號。截至目前,按要求完成砂石堆碼場侵佔河道岸線問題整改“回頭看”,逐點設置整改資訊公示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紮實開展河道非法採砂專項整治行動,出動巡查執法3200余人次、累計巡查河道26500余公里、查處非法採砂行為8起、沒收非法砂石800余噸、沒收違法所得5.28萬元、罰款46.5萬元,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非法採砂高壓態勢;先後組織7輪河湖管護領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專項檢查,對涉砂環保問題苗頭早發現、早處理,有效杜絕已整改問題反彈和類似問題新增。
南充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俊就該市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現狀表示,全市現有5個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1個省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涉及河道全長333公里。主要保護對象有胭脂魚、岩原鯉、四川白甲魚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中華倒刺鲃、大鰭鱯、中華鱉、鱖魚、南方大口鯰、黃顙魚、鯽魚等土著魚類。當前,南充以長江十年禁漁為抓手,強化保護基礎。建立健全管護機構,落實7個水産漁政部門負責保護區日常管護工作,漁政管理人員59人、漁政協助巡護人員66人;健全基礎設施建設,設置界碑91個、界樁1263個、禁漁標識標牌216個;配置先進的技術裝備,配有漁政車6輛、巡護摩托車15輛、漁政船4船、無人機10架等裝備,現有5個保護區安裝了智慧化視頻監控系統,前端攝像頭已有29處,計劃新增22處,力爭2023年底前全覆蓋。嚴格執法監管,強化漁政執法隊伍和漁政巡護隊伍,積極提升漁政監管能力,做到傳統力量與科技並重、正規軍與民兵並用,監管力度、廣度和精度大幅增強;深入開展漁政亮劍行動、護漁百日聯合執法行動、打擊非法捕撈和非法銷售專項行動,嚴格規範管理休閒垂釣,大力整治涉漁“三無”船舶,嚴厲打擊“電毒炸”魚和使用禁用漁具等違法捕撈行為。強化資源養護,加強保護區魚類棲息地保護,督促修建橋梁、防洪堤等涉漁工程建設單位依法依規編制涉漁工程影響評價專題報告,嚴格落實漁業資源生態補償經費和補救措施;科學開展增殖放流,全市增殖放流嘉陵江胭脂魚、岩原鯉等738萬尾,嚴禁投放外來入侵物種,不斷促進嘉陵江魚類種群數量恢復。嚴格特許捕撈管理,規範捕撈船舶、標識、標語,按照規定的時間、水域、漁具等進行捕撈,嚴格捕撈監管,嚴禁買賣漁獲物。加強保護宣傳,利用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向廣大群眾宣傳十年禁漁法規、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知識,以案説法、以法興漁,不斷強化全市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天然水域魚類資源保護。(許爾斌 陳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