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科技篇:數字賦能 智慧農業推動産業提質增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9-11 09:12:42 編輯:楊仁昌 點擊:
“智慧農業”是集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産方式,它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實現農業智慧化、標準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
在西充縣,眾多農業企業積極開展智慧化生産的探索與實踐,將智慧化設備、資訊技術運用在農業生産中,不斷推動農業生産現代化。
在位於義興鎮殿子山村的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智慧農業示範區內,蔬菜大棚一片連著一片,新萌發的嫩芽鮮綠喜人。園區採用世界先進的4.n維空間可視化、物聯網、音視頻、3S、無線通信“五大”技術,實現多維可視化、大數據融合與農業物聯網相結合以及農業可視化遠端診斷和遠端控制。

金科公司智慧化控制中心
在園區總控制室,該基地負責人譚嵩打開監控螢幕後,便能實景了解農作物長勢。“我們這裡種植的都是有機蔬菜,對生長環境特別挑剔,需要優良的土壤、水源、空氣、肥料等。”譚嵩説,大棚內的線上監測設施和土壤感測器,能夠全天候自動監測園區的溫度、空氣品質、水質、濕度及土壤的PH值。這些數據自動傳輸到總控中心,一旦指標出現超標,系統將立即報警,並自動生成解決方案。通過滑鼠、手機就可以進行澆水、施肥等操作。
“目前,公司在重慶有VIP會員用戶300余個,‘有田有家’公眾號商城註冊用戶3000余個。”譚嵩介紹,會員通過手機APP下單後,基地立即按單採摘包裝,通過冷鏈運輸發到重慶,在24小時內,新鮮蔬菜就能送到會員的餐桌上,可以説産、供、銷各環節可通過手機或滑鼠一鍵“搞定”。
西充是現代農業大縣、有機農業強縣,為提高生産效率,該縣大力發展智慧農機。

機械化收割水稻(資料圖)
初秋時節,駕車行駛在西充縣義青觀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只見連片的稻田一望無際,豐收在望。
“該園區從耕地、播種到收割能實現全程機械化。機械收割,脫粒、粉碎秸稈等工序一氣呵成,稻稈粉碎還田,可用作下一季作物的肥料。”西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建平介紹,為提高種植效益,破解農業生産成本高等難題,該縣按照“農田宜機化改造、農機提質增量、社會化服務提能升級”的工作思路,建設了智慧農機+綜合農事服務綜合體。
在位於青獅鎮楊柳埡村的西充縣智慧農機服務中心,管理平臺大螢幕上,一隻“小蜜蜂”不停地劃著綠色的圈,從外圈到內圈,一整塊“地”很快都變成了綠色。西充縣農業農村局農機化推廣站站長李鵬飛介紹,那只“小蜜蜂”是正在田間作業的農業機具,凡納入平臺管理的大型農機,都安裝有北斗導航智慧終端,工作的軌跡,大螢幕上顯示得一清二楚。
“把全縣農機納入智慧化管理,可實現機手、專合社、經營業主更加方便快捷地對接。”李鵬飛説,目前,全縣有42家農機專合社,農機有1萬多臺,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機都安裝了北斗導航智慧終端。
“西充縣智慧農機服務中心是全省10家智慧農機裝備提升示範區項目實施地之一。”李鵬飛介紹了農機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操作流程,無論是業主找農機還是專合社找農活或是找機手,都可以在平臺上發佈資訊,比如業主找農機,先將自己的需求資訊通過手機上的APP發佈,專合社搜尋到相應的需求資訊後,與對方聯繫洽談,並簽訂合同,然後實施作業,作業完成後機手點擊完成,訂單結束。
智慧化設備、資訊技術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有效促進糧食産能穩步提升,實現農業智慧化、標準化、高效化、綠色化發展。(李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