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楓”行|四川南部縣法院楠木法庭打造“紅色無訟鄉鎮”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7-30 07:15:49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南部縣法院楠木法庭地處南(部)儀(隴)交界處,轄區鄉鎮紅色資源豐富、人口較多、民營經濟活躍。近年來,南部縣法院楠木法庭充分發揮紮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用心傳承紅色司法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強擔當雙向激勵
到長坪山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他們堅守信仰、對黨忠誠的精神,體悟初心使命,成了楠木法庭的必修課。
與此同時,楠木法庭在長坪山設立了紅色巡迴審判點,探索“紅色文化+巡迴審判”司法服務新模式。
長坪山位於閬中、儀隴、南部交界處,是當年川陜革命根據地南方邊境前線的軍事重鎮。紅四方面軍西北軍政委員會、西北軍區政治部、紅二十五師政治部、紅七十四團和八十一團團部以及閬南軍區指揮部、閬南遊擊軍司令部、閬南獨立團團部等機關均設于長坪山頂的長坪場,紅軍在南(部)、閬(中)、儀(隴)一帶的大小軍事活動皆由此指揮。
現在這裡還保存有紅軍指揮機關駐地和徐向前、許世友開國將帥住宿地以及1080座紅軍烈士陵墓、多處紅軍石刻標語。
1933年,一位姓劉的紅軍連長犧牲在長坪山上,並長眠於此。村民馬全民一家祖孫四代人接力為劉連長守墓已逾90年。
從開始守護一座墓到後來守護1080位烈士英靈,他們始終堅守。如今,年輕的90後鄉村女教師馮煉,接過父輩的責任,打理墓園,成為第四代守墓人。
在馮煉講解的先烈故事及家族守墓堅守的經歷中,楠木法庭汲取到強大的紅色力量和一種不負先烈、砥礪奮進的力量。
在馮煉的帶領下,楠木法庭一行人前往長坪山腳下關愛困境兒童,結合困境兒童實際需求,為他們送上補充營養的牛奶與學習所需的書籍及文具,仔細詢問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勇於面對困難,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面對生活。
紅色砥礪,精神傳承。長坪鎮一直以來民風淳樸,訴訟案件較少,楠木法庭深入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機制,實現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將長坪鎮打造為“無訟鄉鎮”。
助力鄉村振興,走心普法得跟上

楠木鎮花冠廟村的一家種植合作社,種植産品為脆紅李,佔地面積300多畝。楠木法庭詳細了解合作社發展經營情況、運營模式,針對管理模式、産銷運輸、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並對涉企民間借貸、用工安全等方面開展普法答疑,提供詳細法律諮詢服務,引導合作社規範生産經營,推動轄區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在當地開展送法下鄉文明實踐活動中,積極與當地村委會合作,通過以案釋法等方式,對婚姻家庭糾紛、家庭暴力、農村建房用工安全問題等進行重點講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法治宣傳。
能動司法升級,從“坐堂辦案”到帶案下鄉
八旬老人起訴其兒媳與孫子,起因為其兒子不幸去世,留下一家投資公司,對其所留股份由誰繼承發生糾紛。其孫子辯稱老人年邁體弱、神志不清,要求繼承股權並非其真實意思。為查明案件事實,承辦法官前往老人家中,當面就起訴事實及案件情況進行交流,了解到其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狀態較好,也明確其想要繼承股權的想法。為更好地化解糾紛,修復家庭裂痕,承辦法官積極組織雙方面對面調解,對繼承範圍和繼承的權利及義務進行多次釋法明理,最大程度幫助當事人彌合親情,促進其整個大家庭和睦。
同母異父的哥哥申請宣告弟弟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並要求指定其作為監護人照管其生活。為了解被申請人家庭實際情況及申請人監護資格,該案採取巡迴法庭審理方式,到當地多方聽取意見,向村委會、鄰居及其他親屬了解實情,並前往醫院詢問被監護人本人的意見,致力於為被監護人選出“最佳監護人”。
馬某因兒子要結婚,對農村自建房屋進行裝修,在經營部購買了瓷磚,但卻遲遲不支付貨款,被對方告到法院。但馬某卻辯稱對方所提供的瓷磚有嚴重的品質問題,導致大面積脫落,進而産生嚴重的安全問題,故未支付貨款。為了更好地了解實情,承辦法官對現場進行勘驗,馬某家中所貼外墻及室內瓷磚均存在大面積脫落情況,經營部對現場情況也予以認可,為更好消解矛盾,減少當事人訴訟成本,承辦法官積極組織雙方調解、平息矛盾。
打造紅色“無訟鄉鎮”的現實圖景

楠木法庭與馮煉在酷暑期間相約進行交流、互動活動。馮煉在假期沒有沉重的教學負擔,有相對寬裕的時間給楠木法庭傳授紅色鄉土的時代精髓;鄉村孩子們在假期沒有上學,楠木法庭可以跟馮煉走村串戶,用法治護佑鄉村孩子們健康幸福童年。雙方相邀,請馮煉當楠木法庭的人民調解員,將守墓人的執著輻射到轄區矛盾化解的千家萬戶,讓紅色鹽鄉人民更加和諧幸福;請楠木法庭的法官多到馮煉的學校普法宣傳,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紅色鄉土後繼有人。
紅色鄉土塑造了一代代老區人堅韌不拔的紅色氣質,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用革命精神砥礪淬煉鄉村振興的意志和本領,是對長眠於此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用法治呵護革命老區的靚麗升級、守護紅色基因的一脈相承,楠木法庭人從來沒有掉隊。他們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兼聽則明”的態度、少看案卷多跑庭院的習慣,將紅色氣脈轉化為鄉風文明、和諧共富的新畫卷。(南部縣法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