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40週年 | 以水為筆繪就瀘州港航發展新畫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1 10:44:06 編輯:劉軍 點擊:
大江奔流,浩浩湯湯。
在她滋養的土地上,燦爛文化源遠流長,華夏兒女生生不息,在長江沿岸孕育出一個個珠玉般璀璨的港口和城市,瀘州便是其中之一。
40年的崢嶸向前,讓瀘州成為西部各省出海的咽喉,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四川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水運是瀘州最靚麗的名片,回眸建市40年,一行行堅實的腳印呈現在我們面前。
航道條件由劣向優
時針回撥到建市之初,當時的航道基本是自然航道,暗礁灘塗較多,船舶通過能力較低,基本都在1000噸級以下。2016年開始,我市啟動長江瀘渝段生態航道整治工程。2020年,沱江高等級生態航道提升工程正式開展前期工作。
瀘州境內水運航道共有18條,經過多年整治,常年通航里程達926公里,其中長江瀘州段航道136公里,常年維護水深由2.7米提升至2.9米,航道等級由四級提升至三級,沱江航道等級計劃由五級提升至三級,正在加快構建“一橫二縱”的干支聯運航道網。
長江瀘州段老航道(圖片來源:川江都市報)
90年代長江沿岸(圖片來源:川江都市報)
如今的長江“黃金水道”,船暢其運,貨暢其流,船舶南來北往,川流不息。
長江航道巡航,守護一江安瀾。
基礎設施從無到有
1988年3月,金雞渡港口(我國第一座大水位落差綜合性直立式碼頭)動工修建。2003年,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建成。2012年,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二期續建工程主體完工,年吞吐能力達25.5萬標箱,多次獲評中國港口海鐵聯運集裝箱碼頭TOP10。
截至目前,瀘州港已形成五個港區系列作業區,建成碼頭16個(多功能集裝箱碼頭1個)、泊位44個,設計年通過能力達2300萬噸,是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四川第一大港。
建成于1991年的金雞渡碼頭,是四川首座直立機械化散雜貨碼頭,于2013年退出歷史舞臺。
90年代碼頭建設現場
五大港區之一的古藺港區財灣散貨碼頭,為當地煤炭資源提供水運服務。
作業中的瀘州港多用途碼頭
瀘州港納溪港區石龍岩作業區一區工程正在加緊建設
堅持港産城融合發展,佈局瀘州江北港大件碼頭暨重裝産業園
為解決人民“行路難”,打通“最後一公里”,2015年瀘州率先在四川省開展渡改橋試點示範工程,計劃建造49座渡改橋,截止目前已建成36座,加快建設6座,開展前期7座。原有渡口154個撤銷至39個。
2013年瀘州主城區最後一個客運渡口——寶來橋渡口退出歷史舞臺。
寶來橋渡口見證了長江和瀘州的變遷,也是城市發展的小小縮影。
昔日繁忙的合江車渡碼頭
2016年9月1日棉花坡雙河場渡改橋正式通車運作,是瀘州市第一座渡改橋。
2020年雞鳴三省大橋正式建成通車,雲南、四川兩岸通行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5分鐘。
運輸服務由點擴面
過去的水運工具主要依靠帆船和人力船舶,設備簡陋。後來船舶依靠柴油機發電,因柴油發電噪音大且不穩定,夏季船艙內酷暑難耐。2021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新能源船舶建設,同時推進港口岸電和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優化沿岸服務,建成投用全省首批船員“暖心之家”,讓常年漂泊在水上的船員更有家的感覺。
30年前的帆船、人力船
航行中的瀘州籍船舶“韻程568”
瀘州港集裝箱碼頭“船員暖心之家”
2013年,“瀘—漢—臺集裝箱快班”、瀘州—上海班輪首航;2020年,瀘州、宜賓、樂山三港整合,省港投集團川南港務公司落戶瀘州。
2022年,中歐班列(瀘州—德國杜伊斯堡)首發。
目前,瀘州市已開通到日本、南韓等3條近洋航線,到樂山、昆明等14條鐵水聯運班列,到上海、武漢等地每週30余班內支班輪,船舶運力佔全省50%以上、水路運輸貨運量佔全省40%以上。
2013年,瀘州至上海商品汽車滾裝班輪首航成功。
2022年,中歐班列(瀘州—德國杜伊斯堡)首發,標誌著瀘州成為全省首個開通國際陸運、水運雙通道城市。
以“瀘州港”為極核帶動,瀘州市逐步在港口周邊佈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7個“國字號”開放平臺,開放平臺數量僅次於成渝雙核。
2017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落戶瀘州。
綠色動能從弱到強
2016年以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提上重要日程,“綠色”成為水運發展的關鍵底色。
2017年至2020年相繼完成長江、沱江及赤水河碼頭專項整治工作,依法搬遷拆除全市餐飲躉船。
2020年至今,全省首艘船舶垃圾污染物接收船、全省首艘LNG-柴油雙燃料幹貨船建成投運,港口岸電設施覆蓋率達100%,船舶受電設施覆蓋率達90%以上。建成全省首個水上綠色服務區,加快推動船用LNG加注碼頭、水上洗艙站等綠色發展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全力爭創全省綠水綠航“樣板市”,真正形成環保低碳港口“生態圈”。
瀘州開展長江沿線餐飲躉船整治行動
2020年,四川第一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瀘碧水1號”的成功下水補齊了瀘州市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基礎設施短板。
2021年,四川省首座水上綠色服務區——四川(瀘州)水上綠色服務區掛牌運營。
2022年,全省首艘LNG-柴油雙燃料散貨船“吉祥2022”建成投用。
40載風雲激蕩,40載激情涌動,40載滄海桑田。
是一代又一代瀘州人的努力,瀘州水運集裝箱吞吐量實現了由”零”向“全省第一”的歷史性跨越,航運體系實現了由單一,向“一橫二縱五港區”的歷史性跨越,生態環境實現了由“荒涼無序”向“水清岸美”的歷史性跨越……奮鬥不息,標注出瀘州水運發展的新高度。交通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奮力譜寫瀘州水路運輸新格局。(瀘州市交通運輸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