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瀘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保護傳承,統籌推進非遺研究、保護傳承、轉化利用、宣傳推廣等工作,實現文化繁榮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豐收”,近日,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印發“推動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轉化利用八條措施”。
建設兩個實驗區。深化非遺區域整體性保護,推動龍文化(瀘縣)生態保護實驗區、川南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級龍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拓展多項非遺融合。推動形成“非遺+茶旅”“非遺+文創”等“非遺+”産業鏈,打造非遺集市、非遺街區、文創産品、旅遊線路等文旅消費新場景,推出“瀘州手作”傳統工藝品牌,研發非遺文創旅遊商品,豐富“養眼、養身、養心”的文旅産品供給,促進文旅消費,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共建多個工藝工作站。鼓勵各區(縣)與院校、企業等合作,共建傳統工藝工作站,推進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駐納溪區傳統工藝工作站創建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
認定一批非遺工坊。定期認定一批非遺工坊,借鑒“非遺工坊+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家庭作坊整合聯動起來,通過“線下商超+線上帶貨”方式進行銷售,推進非遺助力鄉村振興。
評選一批保護基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為目標,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每年新增一批非遺保護傳承示範基地、非遺傳承示範校園、傳習基地、體驗基地等。
設置多個展示區。推動“老瀘州”歷史文化街區非遺展示體驗中心建設;各區(縣)分別建設1個及以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遺展示場館或展示體驗區(可依託公共文化場館配套建設);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定期開展瀘州非遺精品展並免費開放。
培育一批非遺品牌。打造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和豆花節、火把節、火龍節等民族民俗活動品牌,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宣傳展示等活動,推廣“酒城旅遊美食”品牌,全市每年評選10個以上酒城旅遊美食,評出非遺十大伴手禮、最受群眾歡迎的十大非遺作品、十大非遺保護傳承優秀案例等,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開展多種宣傳行銷。評選一批非遺推廣大使,策劃開展非遺宣傳活動,開展非遺直播帶貨活動,推動“非遺進萬家”,辦好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四川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活動;編制“瀘州非遺項目地圖”,編撰《瀘州非遺圖典》等宣傳畫冊,切實增強瀘州非遺的感染力、影響力、傳播力。(瀘州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