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5米到2.5—3米,這是蒼溪雪梨樹高度的變化。擁有16.5萬畝雪梨樹的廣元市蒼溪縣,有1200多年的雪梨種植歷史,梨樹從原來的高大變成現在的低矮,這背後有何深意?與普通群眾有什麼關係?
為何要變?因地制宜探尋更優解
3月9日,蒼溪縣雲峰鎮獅嶺村69歲的張元松圍著自家2畝多地的梨園轉了好幾圈,查看梨花開放的情況。
“要多來轉幾圈為疏花做準備。”張元松説,這段時間氣溫逐漸升高,溫度越高梨花開得越快,也要趁此機會做好疏花工作。
“一般一束花只留第二個、第三個開的。”張元松説,這樣疏花可以保留營養最多、長得最強壯的花朵,為後期果子的發育成長奠定基礎。等到挂果,張元松還會疏一次果。儘管年近七十,但管理家裏的2畝多梨園,對張元松來説完全不在話下。
“現在梨樹矮了,我們老年人幹這些活很輕鬆。”張元松説,他每年僅靠在家種雪梨,就能收入1萬多元。
張元松種雪梨能變得這麼輕鬆,得益於蒼溪雪梨的三“改”。
“三‘改’指的是‘改樹型’‘改品種’‘改種植技術’。”蒼溪縣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仲青山介紹,蒼溪雪梨種植歷史悠久,從最開始的少量種植到後來的“庭園經濟”再到現在的大規模種植,蒼溪多次探尋,希望可以找到更優解。
第一改,改了雪梨樹的樹冠和樹型,將雪梨樹從高冠改為低冠,三層樹枝變成了一層,高度從4—5米降低到現在的2.5—3米。變矮的梨樹既方便了梨農,也適應了農村勞動力的變化。
作為勞務輸出大縣,每年蒼溪有近24萬人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改樹型後,老年人不用爬上爬下,更方便、更安全。”仲青山表示。
第二改,改的是品種。蒼溪雪梨本土品種雖然市場受歡迎程度高,但成熟期晚,每年9月上中旬才成熟,錯過了夏季水果消費高峰期。為了搶佔夏季雪梨市場,延伸雪梨上市時間,近年來,蒼溪縣引進早熟品種翠冠、中熟品種黃金,本地選育翠雪、5-51等品種,實現了每年從7月到10月都有雪梨鮮果上市銷售。
第三改,改的是種植技術。矮化前的梨樹冠幅大,矮化後冠幅縮小。蒼溪縣也利用這一點,採用新的密植技術,將原來平均每畝50棵梨樹,增加到現在的84棵,進一步增産增效。
改變帶來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22年,蒼溪縣雪梨年産量達10萬噸,綜合産值達28億元。
還會怎樣變?多樣發展實現更優效
3月9日,陵江鎮孫坪村美康家庭農場,農場所有人李冬一家正忙著給自家50畝地的梨園澆水。2010年在外務工的李冬返鄉創業,成了雪梨種植大戶。每年約70噸的産量近70萬元的銷售額,讓李冬一家5口安心在家務農。
在雲峰鎮青鹽村雪梨專業合作社,村民通過自建産業園、分戶經營,管理了1700多畝雪梨。該合作社理事長張大珍介紹,合作社不僅為村民提供科學的種植技術,還為他們打通銷售渠道,將雪梨産品統一外銷到上海、北京、重慶等大城市,年銷售蒼溪雪梨600余噸,收益達180余萬元。
像美康家庭農場、青鹽村雪梨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村市場主體,在蒼溪共有3000余個。
變才能通,通才能達,求變一直是蒼溪縣發展雪梨産業所追求的。如何將雪梨産業綜合效益發揮到最佳?
蒼溪縣的解法是:培育新型農村市場主體、優質新品種,發展雪梨鄉村遊……目前,蒼溪縣已通過整合資金等方式,培育等新型農村市場主體3000余個;與中國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技術聯盟、院士工作站,建成蒼溪梨研究所,培育翠雪等6個優質新品種;建立“一個特色産業+一名首席科技專家+一個技術指導小組”的專家服務團隊4支,建成科技示範基地20個。
同時,蒼溪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農業文化遺産,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遊,創建1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打造了23個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建成了環嘉陵江8鎮100村10萬畝以蒼溪雪梨為主的融合農業特色産業帶和“百里香雪海”梨鄉風情鄉村旅遊精品線,將蒼溪雪梨特色産業發展、旅遊資源、鄉村文化融入園區,使鄉村休閒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當地群眾打開了致富奔康的大門。
近來,蒼溪縣還結合新消費場景,採用“旅遊+特色産品+電商平臺”的發展模式,通過遊客現場採摘雪梨、電商平臺銷售等方式,年交易額達3億元以上,使雪梨産業成為蒼溪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