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大熊貓之父”胡錦矗之女:大熊貓研學能帶給我們什麼?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7-23 12:36:35 編輯:陳廷波 點擊:
近日,“大熊貓之父”胡錦矗之女——胡曉,帶領西華師範大學學生赴雅安開展以“傳承熊貓大學精神,問計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價值轉化”為主題的暑期實踐調研活動。胡曉一行抵達寶興,筆者圍繞“大熊貓研學”話題與胡曉女士進行對話。
筆者:您提到您曾來過寶興,請問此次選擇寶興開展研學實踐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
胡曉:很小的時候跟隨父親到過寶興,但真正以研究目的到寶興這是第一次。我這次來寶興的目的是完成國家級課題《胡錦矗學術成長資料》採集,也就是追蹤他從事大熊貓工作以來的所有足跡,包括他所有學術研究、接觸過的人和到過的地方等資料的全採集。寶興和臥龍是重點。我父親曾經在寶興追蹤和研究過大熊貓,我相信能夠在這裡有新的收穫。
筆者:您帶領學生們開啟了赴雅安的大熊貓研學。您作為教師,想通過大熊貓研學傳遞給學生們什麼呢?
胡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科學精神,或者説是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專業學習可以靠勤能補拙,但鑽研精神是受益終身的。尤其是像生命科學院的同學,他們將來或許會從事科考工作,讓他們了解老一輩科學家是如何實地開展科學研究,是很重要的。現在有太多新科技手段幫助他們獲取資訊,使他們很少真正走進山野。
筆者:寶興是“熊貓老家”,現在正在建設“世界大熊貓文化旅遊溯源目的地”,您認為寶興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地發揮優勢呢?
胡曉:我覺得可以在“科學發現”做出自己的特色。寶興是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可以在“熊貓史”上進一步挖掘,比如,梳理不同時期對寶興大熊貓的科考史,印證科學著作中的內容。又比如,可以從文化的角度,由“1869”向前追溯到山海經,挖掘大熊貓27個不同名字的由來以及背後的故事。 
筆者:您從小跟隨您的父親追蹤大熊貓,您覺得您的父親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胡曉:應該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今天不成功,明天再接著做”。特別是,2000年以來,進入了數位時代,我父親就開始使用電子産品寫作。我甚至找到了他的電子電腦初級培訓班結業證書。他90歲了,還自主學習和使用微信、抖音等APP,跟隨時代的潮流,不斷地學習。
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大熊貓研學成為熱潮。而大熊貓研學不是停留在觀察大熊貓的生物屬性,而是探索大熊貓背後的科學內涵和文化內涵,挖掘包括一代代“熊貓人”在內的、關於大熊貓與人的故事。走進大熊貓生活的自然家園,去探尋大熊貓如何從遠古走來,去追蹤“熊貓人”的足跡。這是寶興開展大熊貓研學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熊貓研究能帶給我們什麼?我想起了海格德爾的“此在”,只有踏上了研學之路,在路上,在思考,才有領悟。或許是獲得某種精神動力,或許是更深層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義。(寶興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