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糞”鬥夫妻的追“貓”人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4 19:25:06 編輯:易瓊華 點擊:
石棉縣栗子坪保護區是小相嶺大熊貓小種群的核心分佈區和關鍵走廊帶,也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一部分。2009年到2017年間,在這裡先後放歸了9隻大熊貓,四川省也在全國率先啟動大熊貓野外放歸和孤立小種群復壯研究,石棉縣大熊貓小種群保護與復壯研究開放實驗室應運而生,一群年輕的科研人員來到石棉成為了一個個追“貓”人,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石棉片區建設提供科研支撐。
初春的栗子坪保護區乍暖還寒,一場大雪悄然而至,惡劣天氣和顛簸的山路,讓暈車的田春洋産生了強烈的不適,作為丈夫兼隊友的朱玉東隨時觀察著妻子的反應。在車輛到達保護區後,由於需要徒步前往山林深處,田春洋迅速調整好狀態,打起精神走向了林中。作為石棉縣大熊貓小種群保護與復壯研究開放實驗室的成員,田春洋和朱玉東常常會結伴前往保護區開展科研巡護監測,調查大熊貓及其伴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分佈,採集竹子、土壤及糞便樣品,監測大熊貓種群最新動態。多年來的合作,讓他們成了山林間配合默契的隊友,只要聽到動物的聲音,朱玉東便會立刻舉起相機尋找動物的身影,田春洋也會馬上拿出望遠鏡和記錄本待命,在寒冷冰雪中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是一起工作,但是我想對她説,有那種苦的累的讓我來,她可以留在後方,當我的後盾就可以。”朱玉東説。
朱玉東和田春洋夫妻二人所在的石棉縣大熊貓小種群保護與復壯研究開放實驗室,是全國首個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立的以大熊貓小種群保護為目標開展科學研究的開放實驗室,擁有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科研團隊,他們為推動科研項目進展,提升大熊貓精細化管理水準堅守在石棉。同為四川農業大學獸醫專業研究生的朱玉東和田春洋就在是在這裡,建立了夫妻+隊友的雙重“革命情誼”,成為了彼此工作生活的雙線“戰友”。
“我倆專業本身就是獸醫,正好就是雅安這邊過來招聘,我們了解到這個工作是跟保護熊貓有關,一開始就是懷著好奇心,來到這邊接觸到以後,慢慢的就喜歡了。”田春洋説。
與我們想像中保護大熊貓工作不同的是,他們不是整日與大熊貓為伍,穿梭山間去追尋大熊貓的身影,而是日日與大熊貓的糞便相處。隨著放歸大熊貓頸圈的脫落,大熊貓監測工作會從野外無線電監測轉向以實驗室糞便DNA分析監測為主,朱玉東和田春洋對大熊貓糞便的研究,直接關係團隊對放歸大熊貓野外生活狀況和栗子坪保護區大熊貓小種群生存現狀的掌握。
“因為我們單位在09年到17年,這幾年先後放歸了9隻大熊貓,放歸以後肯定不是結束,我們就開始想著通過怎樣的方法,再繼續追蹤放歸的那幾隻熊貓,有沒有在野外繁育後代,或者是在野外有自己的巢穴。監測隊的兄弟、還有我們單位的工作人員,通過採集糞便、收集糞便,分辨裏邊的基因進行分析是不是産生了後代,是不是有了新的個體。”田春洋説。
在實驗室裏整日與“糞”為伍的生活,在常人看來枯燥乏味,但他們卻摸索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相處模式來排解這份枯燥,二人定下一個比拼的規則,在工作中將彼此視作“對手”,互相比拼專業技能,在實驗中相互較勁不服輸,如果朱玉東某次實驗結果更快,那麼田春洋在下一次實驗時就會總結上一次“慢一步”的原因來爭取趕超朱玉東。這份對“科研”的較勁,讓他們比平常夫妻多了很多“吵架”,卻也有更多的進步。他們之間相互追趕的比拼模式還感染著身邊的人,讓整個石棉縣大熊貓小種群保護與復壯研究開放實驗室團隊在“比拼”和“較勁”下共同進步、快速成長。
“同一份樣品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樣品分開來做,因為量比較大,比如我們倆做的結果不一樣的時候,我們就在這討論,誰輸了之後誰打掃這個實驗室或者是整理東西。”田春洋説。
褪下這身工作服,沒了做實驗的較真比拼,田春洋和朱玉東與街上任何一對普通夫妻一般無二,買菜、做飯、逛街、運動,過著平淡幸福的日子。可就是這兩個看起來平凡普通的年輕人為了保護國寶大熊貓,不遠千里來到大山深處探尋著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的答案。
“我們這個工作其實涉及的科研還有巡護,做的事情比較多,但大眾可能了解的不是特別多,我們打算以後對科普宣傳,還有以後的生態體驗宣傳可能更多一點。”田春洋説。
石棉縣大熊貓小種群保護與復壯研究開放實驗室團隊15人中,近一半的人來自外省,他們懷揣熱愛與夢想,從天南海北奔赴而來。2018-2021年間,他們通過DNA分子檢測手段,檢測350余份大熊貓糞便DNA樣品,鑒定出33隻大熊貓個體,初步建立了石棉縣大熊貓DNA數據庫,先後獲得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先進集體”、四川省“最美巡護團隊”、“四川省大熊貓保護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雅安五四青年獎”、第十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石棉融媒體中心 楊堯 張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