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重建搬新家 新生活有了新起點

——探訪“9·5”瀘定6.8級地震石棉首個重建戶搬新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1-09 10:40:31 編輯:易瓊華 點擊:

隆冬時節,敲開石棉縣新民藏族彝族鄉農鄉村二組重建戶劉方蓉的新家,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滿客廳和臥室,全新的裝修、全新的環境、規劃完善的功能區,眼前的一切讓劉方蓉夫婦心裏暖暖的。

從地震後第11天倒房到2022年12月23日搬進新房,用時約100天——這是受地震影響之初,身處災區、房屋倒塌的劉方蓉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變成現實。
“沒想到會遇上地震,也沒想到這麼短時間就有了屬於自己的新房。”指著新蓋起的一棟佔地75平方米的平房,劉方蓉告訴説,“政府還提供非常貼心的服務,我們特別滿意!”
不怕難,幹群攜手渡難關
1月4日上午,劉方蓉夫婦早早便在準備過年用的柴火。前不久,剛殺完兩頭過年豬,他們計劃將肉分裝好,為即將回家過年的兩個孩子做準備。
“父母和孩子都是相互牽掛的,剛地震那會兒,住了40多年的房子塌了,在外工作的孩子非常心焦,擔心我們的吃住問題。”劉方蓉回憶,根據過渡安置期間的安排,受災戶可選擇投親靠友和租房兩種方式,劉方蓉夫婦選擇投親靠友的方式安置下來。
為了確保過渡安置期間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劉方蓉還收到了米油、鋪蓋、保暖衣等物資。“政府不僅第一時間安排專業人員前來進行房屋鑒定,還非常關心我們的生活,讓人感動。”劉方蓉走進洗手間,指著牙刷牙膏説,“政府考慮得很週到,連洗漱用品都發給我們,讓我們很安心。”
與劉方蓉有同樣感觸的還有該村178戶重建戶。最讓他們滿意的是,房子從選址、選材到建設,自始至終都有鄉村組幹部以及“包保幫”幹部等參與其中,解決了新房重建的後顧之憂。
自抗震救災工作進入災後恢復重建階段的第一天起,讓災區群眾儘快住進溫暖的新房,成為石棉縣委、縣政府最關心的頭等大事。
為了拼搶速度,石棉縣在“9·5”瀘定6.8級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委員會籌備會議和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為主任,常務副縣長為常務副主任,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府、縣政協實職縣級領導以及縣法院院長、縣檢察院檢察長為委員,縣級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災後恢復重建委員會,下設1個辦公室和11個工作組,全力以赴啟動全縣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進展快,新房建設眾人幫
“老鄉,現在住進新房後,生活上還有什麼困難?”“水電改造你們家需要嗎?”……當天12時許,新民鄉“包保幫”幹部李之平又來到劉方蓉家,動態了解其需求。
“等過段時間想修個豬圈,還是喂幾頭過年豬,然後再修個柴火房。”劉方蓉向李之平分享著未來的打算,對此,李之平給出相應建議。在她看來,“包保幫”幹部不僅是同鄉鄰里,更是一對一解決困難的好幹部。
作為全鄉較早一批修建新房的重建戶,劉方蓉家從震後第11天就開始倒房拆除工作,到去年國慶節開始動工修建,月余後新房封頂,這期間,“包保幫”幹部和鄉村組幹部緊盯施工環節,並積極協調水泥、紅磚、砂石等材料的購買、運輸工作。
“包乾到戶,責任到人,我們不僅要為受災群眾逐戶制定幫扶措施、落實過渡安置及災後重建政策,還要幫助他們搶種搶收、聯繫就業、化解滯産滯銷等工作。”李之平説。
據了解,為有效解決受災鄉村組幹部人手不足的問題,石棉縣通過抽調151名幹部下沉到各鄉鎮開展抗震救災與災後重建工作,通過一對一幫扶的形式,有效搭建起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溝通橋梁,以實實在在的舉措,穩步推進災後重建。
同樣,為了加強農房重建技術指導,石棉縣還積極開展工匠培訓,參與培訓的工匠經考核合格後,獲得石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頒發的《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合格證書》,該證書是其承攬災後重建工作的重要依據。通過讓建築工匠更加了解和掌握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範,全力保障住房重建,目前已培訓工匠403人。
劉方蓉説:“資金困難有災後恢復重建的貸款,建材價格也有政府管控,品質監管還有相關部門派專業人員前來指導,人手不夠鄰里相互幫忙……”正是在這樣多方合力的幫扶下,讓災後重建有速度更有“溫度”,重建戶們才能早日實現“安居夢”。
截至目前,石棉縣原址、異址自建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主體建設649戶、佔比47%,完成購房1229戶、完成率96%,完成投親219戶、完成率99%。389戶維修加固全部完工,並通過驗收,所有集中安置點已全部開工。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探索推出鋼結構安全屋。
滿山的黃果柑早已壓彎枝丫,以白灰色為主基調的重建房,在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綠葉金果的映襯下,格外美麗。劉方蓉看著其他重建戶的新居一點點成型,內心説不出的喜悅:“只要克服了困難,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