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如何持續發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8-16 23:07:08 編輯:陳欣 點擊: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首創性、標誌性的紀念日,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與群眾息息相關的工程,也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這不僅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
面對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如何才能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呢?在筆者看來,應該從這些方面持續發力。
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既是一項在“保護優先”價值取向下制定遊戲規則的創新性工作,又是對現有制度安排的繼承、改革與發展。因此,要進一步織密生態環境保護網,健全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完善綠色生産制度、綠色消費制度、環保配套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對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發揮科技創新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戰略支撐。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要積極探索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發展模式和機制,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推進傳統産業優化升級,支撐引領綠色發展。紮實推進重點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努力突破一批節能環保、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全面提升科技支撐水準。全面增強我國環境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環保科技投入體系,強化培育和構建環境科技人才平臺。
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相關激勵機制。生態文明建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因此,一方面要通過環境日、植樹節、全國低碳日等時間節點,創新多種宣傳形式,不斷提高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生態文明氛圍。另一方面,要以問題為導向,綜合運用法治、市場、行政等多種手段,以消費端帶動供給端,培育綠色商業模式,催生新型消費業態。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鼓勵社會公眾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想局面。(德陽市旌陽區德新鎮人民政府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