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準確把握新時代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強烈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秉持“以擔當社會責任的教育,培養擔當社會責任的人才”辦學理念,堅持“以本為本”,深化專創融合、理實融通、産教協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加強“專創融合”力度
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協同推進,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一是通過引進校外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充實創新創業專家導師隊伍,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水準。不斷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形成“必修課+選修課+創業實訓活動+創新創業成果展示”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二是建立大學生創客空間和創新創業實習實訓中心,為學生創新創業技能提升搭建訓練平臺,高標準建成四川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三是積極構建“面上覆蓋、點上突破”的多層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鼓勵支援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學科競賽、創業比賽和創業基地建設,學生在與全國高校學生同臺競技中纍纍摘金奪銀。
加強理論實踐無縫對接 把住“理實融通”關鍵
強化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的融通,著力培養專業基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精神與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一是設定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和能力目標,通過參加校內課程教學實驗(實訓)實踐、集中新實踐教學(含實驗、課程設計、倣真實驗、學科競賽等),以及校外認知實習、專業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在國家、省級、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教師(導師)的指導下,大一學生重點開展認知實習、大二學生重點開展課內實驗、大三學生重點開展專業實習、跟崗實習,大四學生重點開展頂崗實習、做好畢業設計(論文)。二是建立教學管理制度保障體系、教學師資保障體系、實習實訓條件保障體系,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條件制度保障。三是建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教學組織評價體系、教學條件評價體系,確保“理實融通”應用型人才培養品質不斷提高。
抓好教育教學“新基建” 走好“産教協同”之路
一是深化做實“校中廠,廠中校”校企融合模式,構建“廣、深、高”校企合作體系。保證每個專業有3—5個合作企業,建成330余個校外實訓基地,實現校企合作專業全覆蓋。與160余家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係,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更好地適應企業所需,為企業所用,解決學生學業與就業相銜接的“最後一公里”。二是堅持專業建設在産業鏈上的原則,以“工業”和“科技”為核心,及時跟蹤和對接産業發展需求和人才市場需求,打通“出口”,形成具有張力的專業結構和具有活力的專業建設與發展體系。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智慧控制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工科專業,形成差異化辦學特色。三是以區域産業特色為依託,以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為重點,以培養人才的標準大於等於企業用人標準為目標,建立學校、地方、行業(企業)、用人單位,全方位參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五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共同保障人才培養條件、共同評價人才培養品質。積極選送優秀教師到行業(企業)接受培訓,進企業車間實踐,聘請企業優秀人才擔崗專業負責人和兼職教師,打通“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互動互用、動態均衡通道。(張繼華、高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