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黃龍 共畫未來”黃龍第七屆高山蘭花節正式開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6-21 11:43:57 編輯:張夏桐 點擊:

6月20日,以“相約黃龍 共畫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子活動暨黃龍第七屆高山蘭花節在黃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正式開啟。

三千彩池水光迷人,萬株蘭花爭奇鬥艷
黃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集世界自然遺産、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5A級景區等多項桂冠于一身,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灘流、古寺、民俗”七絕著稱於世,其獨特的高寒喀斯特地貌,使得黃龍景區成為鈣華彩池的聚集地。三千多個鈣華彩池鋪展在3.6公里的黃龍溝,層層疊疊,姿態各異,美輪美奐,蜚聲中外,因此有著“人間瑤池·聖地黃龍”的美譽。

高山蘭花已成為黃龍的一張靚麗名片。整個黃龍景區共有31屬、74種蘭科植物。很多著名觀賞種,如黃花杓蘭、西藏杓蘭、無苞杓蘭、廣布紅門蘭、二葉紅門蘭、獨蒜蘭及少花蝦脊蘭等,都擁有數量龐大的居群。小花杓蘭、巴郎山杓蘭、四川杓蘭等極小種群,也有分佈。每年6月,漫步在黃龍景區,就有機會探訪兩萬多株高山蘭花形成的奇幻秘境。
科研為路,深挖黃龍生態底蘊
黃龍高山蘭花節是生態保護的成果,也是科研價值的生動體現。黃龍景區從1982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堅持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為蘭花保留了相當優良的繁育地。通過積極的科研活動,黃龍目前已經擁有了對多種蘭科植物的種子無菌繁育技術。

20日下午,黃龍自然遺産地科研項目彙報會在管理局五樓會議室召開,會議圍繞世界遺産影響力塑造作主旨演講;並就科研項目進行了詳實的彙報,報告內容涉及九-黃高寒鈣華地貌微生物多樣性及沉積環境共演化、科技支撐黃龍碳中和先行示範、聲紋技術支援下的黃龍風景名勝區生物多樣性時空格局監測研究、黃龍鈣華自然保護研究探討、黃龍風景區過去200年以來黃龍降水重建項目進展報告等研究課題。

在本次科研項目彙報會上,黃龍管理局分別與西南科技大學、四川旅遊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黃龍管理局與西南科技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就“雪寶鼎流域高寒喀斯特生態系統四川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籌)”舉行了揭牌儀式。

蘭花為媒,深度拓展全域旅遊
通過舉辦黃龍高山蘭花節,以蘭花為媒,積極探索發展旅遊+研學模式,有效提升了黃龍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黃龍高山蘭花節,既吹響了黃龍景區從大眾觀光旅遊向生態體驗遊、科研探索遊轉型升級的全域旅遊號角,也拉開了景區文旅相融、以文促旅全域旅遊發展的大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服務國家、省、州發展戰略需要,是黃龍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黃龍景區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培育品牌新亮點、豐富産品新供給、拓展消費新領域、滿足遊客新需求、提升遊客新體驗,樹立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管理的典範;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的實踐範例”,立足黃龍溝、牟尼溝、丹雲峽、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四大景片,持續提升生態保護、科學研究、文旅融創、管理服務、智慧建設、設施建設、品牌影響、人才培育“八個”方面的能力,不斷譜寫黃龍發展新篇章。(鄒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