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雜谷腦鎮:巧思藏織羌繡技術創新“森林防火術”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7 17:13:56 編輯:田恒銘 點擊:
藏織羌繡,承載著燦爛輝煌的藏羌民族文化,在中華文明史的典籍裏留下了濃濃的筆墨。理縣雜谷腦鎮深入挖掘、科學傳承藏織羌繡藝術,通過織繡傳統文化巧思森林草原防滅火“作戰術”,妙用“劃區、定崗、聯控”林火預防體系,至上而下緊繃森防“一根線”,以“繡花針”的功夫織密織牢森林草原防滅火“防護網”。




“劃區如織繡構圖”,防控佈局更有“精”度。近年來,理縣雜谷腦鎮借鑒豐富靈動的織繡構圖紋彩經驗,不斷優化森林防火佈局,分區分片落實責任,築牢防火堅實屏障。精心部署,結合鎮域森林草原分佈狀況和火災發生規律,設置佈防彩色立體沙盤模型,開啟森防“整體一張圖”作戰模式,將具體責任上圖,明確到最小單元,對標對表挂圖作戰,形成一套完整防控指揮體系;精準分區,將轄區內的山林地進行精準劃分,通過抽籤形式把138名護林員同119個區域精確匹配,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護”的防火格局和“看好每棵樹,巡好每座山”的強烈意識;精確到人,創新製作“村生態護林員責任卡”,把責任卡插到護林員責任地,群眾能監督護林員巡山看護是否盡職,護林員能監督群眾不得違規用火,確保防控工作落實到戶、明確到人,做到護林員和群眾雙向監督。



“定崗如運針走線”,嚴防細管更有“力”度。挑花刺繡的關鍵在於運針走線,工藝精巧的前提便是細心耐心的應對繁雜的工序,這也是鄉鎮森林防火必備的特質。提前謀劃有力,嚴格制定清理方案,以村為單位,對9處山林、路邊、地塊、墳頭等列出詳細清單,明確具體責任人,集中開展清理行動,確保所有重點區域內支柴、雜草、樹葉等可燃物全部清理乾淨;重點監管有力,在森林防火戒嚴期,禁止一切野外用火,165名護林員加大對重點區域的檢查和巡查力度,重點加強對火種收繳檢查、進山人員車輛登記的管理,堅決把火種堵在山下林外,確保萬無一失;同時加強對野外非法用火的打擊力度,今年對5起違規用火進行現場訓誡,並簽訂承諾書;明查暗訪有力,常態化在鎮村兩級微信群及時發佈天氣預警資訊,確保關鍵時刻能夠為火災預防、撲救提供技術支撐;嚴格執行包保責任制,深入開展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限期整改到位,嚴格督導問責;加大投入有力,加強18名專業撲火隊員的日常訓練、應急演練和撲火安全知識培訓,加大防火資金投入,配齊配強防滅火設備;通過地面巡邏、高山瞭望、視頻監控、衛星監測、手機傳輸等多種手段,形成“地面+空中”“人防+技防”的動態監測、人防技防全覆蓋體系。



“聯控如擰線織錦”,齊抓共管更有“維”度。匯聚匠心的織繡技藝,遇上赤誠紅心的護林堅守,必定會碰撞出更多的靈感;織繡最後一道工藝便是擰線成錦,就如構建起森防聯防聯控機制,有效扭轉“森林防火一家管”被動局面,形成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縱向到底,實行鎮挂點領導包片、蹲點幹部包村,村委幹部、護林員包點責任制,完善帶班領導責任制、林長負責制、護林員管護責任體系,制定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和護林員工作職責、管護範圍、考核辦法等措施,構建“黨支部+網格+片區長”鐵三角,形成了以村委幹部、護林員為主體,鎮幹部、民兵相結合的聯防聯控體系,實現層層有人抓、片片有人管;橫向到邊,堅決貫徹上級推廣開展“十戶聯保”“片區長”工作要求,對轄區內9個村社全覆蓋推廣“十戶聯保”“片區長”機制,依照就近相鄰、人員相熟原則,聯保組長優先為黨員、村幹部、護林(草)員或威望較高的家庭戶主承擔,組建成立的聯保體平均戶數在10戶左右,推動“群防群治、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常態化防火措施落地落實;全方位無死角,定期開展森林草原防火應急處置演練,燃燒廢舊地膜模擬火災事故現場,通過組織村民全程集中觀看,對全鎮廢棄地膜等白色垃圾的集中處理進行實戰培訓和示範,不僅巧除“白色垃圾”,也有效提升群眾的應急處置能力;從製作、分配,到張貼、宣傳,群防群治明白卡全數張貼到村社每戶門口,有效打通防火路通向基層的“最後一米”。
清明臨近,理縣雜谷腦鎮將進一步科學梳理網格化治理流程,持續在包保責任制、墳山林區巡護、日常宣傳教育上下功夫,堅決做好“規定動作”,創新推進“自選動作”,繼續探索“加分動作”,進一步夯實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代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