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70年·印記(7)|率先揚名的特産:茂縣蘋果金川雪梨

來源:美麗阿壩 時間:2023-02-23 10:24:17 編輯:肖婷源 點擊:
“1952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特別派了園藝師到茂縣來調查。經調查研究,茂縣氣候土壤很適合種植蘋果。”《岷江報》1953年8月13日二版題為《茂縣的蘋果》新聞這樣寫道,“今年春季,茂縣農場就向省農業廳買回蘋果樹苗3000多株,現在農場定植嫁植的2000多株樹苗已有90%以上栽活了。”

這是蘋果樹種在茂縣落地的新聞首次見諸報端。可以想見,作為試探性的栽植,在當時的人們,這新聞帶來的,更多的是新奇,而不太會想到它不僅落地生根,而且有朝一日會一鳴驚人,譽満天下。
在自治區成立初期,四川省就迫不急待地在茂縣試種蘋果,這並非心血來潮。據《阿壩州志》記載,早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的時候,茂縣就有人引進蘋果樹苗栽培成功。可見,在決策者和專家們看來,只要時機成熟,在茂縣及至阿壩地區的河谷地帶推廣蘋果栽培是很有把握的事。
除了介紹蘋果種植技術,這篇新聞報道對碩果滿枝的果樹形狀描寫也不吝溢美之詞,“在茂縣城內,幾家(人的)蘋果樹已開始結果。一樣的品種,不論形狀、色澤、香味,都比成都平原的好。”我讀到這樣的字眼,很快想起兒時吃到的蘋果興許就是它呢,幾乎聞到了那種甘甜的果香。
那時候,我姐姐作為村上的青年積極分子時常有機會到公社、縣裏及至州裏開會,也會到炎熱的茂汶出席農業現場會,回家時總給我們帶來聞所未聞的禮物,其中就有美麗的茂汶蘋果。吃蘋果是不會舍得削皮的,一隻蘋果切成五六牙,幾個孩子一人一牙,那脆嫩香甜的味道和“茂汶蘋果”這名字鐫刻在腦海裏,成為永遠的記憶。
當然,出生於60年代的我吃到茂汶蘋果的時候,它早已遍地開花。資料記載,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茂縣已發展成為西南地區蘋果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到1975年,茂縣已經建立有21個鄉園藝場,蘋果樹達50萬株,年産量達700萬斤左右。
獨特的氣候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口感,可口的茂汶蘋果倍受人們喜愛,它甚至在60年代就被遠銷到香港。1974年,國家農牧漁業部、外貿部、供銷合作總社在京召開全國鑒定會,茂汶“紅冠”“金冠”品種被評為全國之冠。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茂汶蘋果”實施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就在同一時代,另有一種水果也成為自治區率先成名的本地特産,開始得到快速發展。
它就是金川雪梨。
“1953年春季,梨農又增植3200株梨樹,並在政府領導下及時進行了熏煙防酸等工作,因此今年的梨比過去任何一年都好。”8月19日二版《著名的金川雪梨》在報道金川雪梨豐收的同時反映説,“但由於缺乏專門的技術指導,農民還是靠老經驗管理梨樹,梨子長得太多太大了就沒有辦法處理。七月間,很多梨樹的樹枝快要被梨子壓斷了,農民們為了保存梨樹就不得不爬到樹上,把還沒有成熟的梨子搖下來,很多大梨子搖掉了,留著樹上的,也有一部分被碰傷了。”
為什麼金川的梨有這麼好的收成?
因為它栽種歷史悠久。
據説早在近兩百來年前,就有從天津帶來的優良品種在這裡栽種,經過當地人民的勤勞栽培,接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金川河谷梨樹成蔭,梨花飛舞,農民的房前屋後都遍佈梨樹,品種有雞腿梨、蜂蜜梨、水冬瓜、糖梨、麻梨等二十多個,每年産量在六百多萬斤以上。
岷江報的報道,筆端流露出對這個自治區特有的産品的自豪感,因此,這篇報道不惜筆墨十分詳盡地講述金川雪梨盛産的情況,讓我們如臨其景。
“今年,沙耳鄉的農民韓德坤的二十多棵梨樹就搖了一萬來斤下來喂豬。杜錫珍的二十多棵梨樹搖遲了就被梨子壓斷了四十多根樹枝,這必然會影響梨樹的壽命和梨子的産量。”文章沒有止步于豐收的喜悅,而是為豐收後的煩惱找尋解藥,“因為交通還很困難,運費過高,也嚴重影響雪梨的銷路。因此加強植樹技術指導和為雪梨打開銷路,是急需上級人民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目前,除可有貿易公司有計劃的定銷以外,還應組織農民加工,制梨膏、梨酒的辦法很簡單,製成以後,運輸起來也很方便,而且因為品質優美,一定也會受到各地人民的歡迎。希望有關領導機關關注研究和解決。”
終究,筆者的願望得以實現。現如今,金川成為著名的“中國雪梨之鄉”,金川雪梨享譽全國,1985年,獲得農牧漁業部優質農産品獎,2001年,經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嚴格審查,確定為綠色食品。(華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