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70年·印記(6)|第一輛汽車到阿壩了,你知道從哪兒開來的嗎?

來源:美麗阿壩 時間:2023-02-22 09:35:39 編輯:肖婷源 點擊:
緣于對成阿公路的耳熟能詳,我一直想當然地以為,第一輛車抵達遼闊的阿壩縣(那時還沒設縣)必是成阿公路建成以後的事,而它也必定是從成都平原出發走汶川過理縣翻越鷓鴣山而來。直到翻閱《岷江報》舊時的報道,才知道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
1953年7月1日《岷江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則文字不長卻分外重大的新聞:《甘肅到阿壩公路便路修通(引題)第一輛汽車開到阿壩(主題)華爾功臣烈副主席和阿壩各界代表向工兵某團獻禮和慰問(副題)》。這篇不超過150字的新聞被放在報紙頭條,加了雙線框處理,以顯示其重要性:
“1953年6月27日上午十點三十分,第一輛汽車開到阿壩。這輛披上各色彩綢的中型客車經過華爾功臣烈副主席的官邸前,華爾功臣烈副主席向乘坐這輛車的某團易團長、尹政委獻哈達致敬,並隨坐該車到(街)市上……群眾聽到汽車馬達聲音,都紛紛出來參觀。男女老少、甚至駐軍同志也都跑步前來,把停在阿壩人民政府前的這輛彩車圍得水泄不通。”文章進一步透露説,此時甘肅省夏河縣到阿壩的公路已經修到阿壩附近了。

第一輛汽車已經開到阿壩了,它是通過簡易公路從甘肅開來的,而真正意義上的公路此時離完工還早得很。史料記錄,成阿公路理縣到海子山段219公里路,直到1954年才完工,而海子山到阿壩縣城段108公里路,要等到1955年11月才能完工。
就在這第一輛汽車開到阿壩的當兒,成阿公路建設者們則散佈在高山峽谷揮汗如雨,日夜不停地開山辟路。
要把公路從平原修到高原,哪有那麼容易啊!誠然,現代科技發展到如今,在擁有“基建狂魔”之稱的我們國家,修路架橋看起來似乎太容易了,可曾想,當年為了修築成阿公路,參加築路的軍工、民工、技術人員付出的艱辛之大成本之高,今天的人們可能已經很難想像了。
就在1953年這一年的七月一日,成阿公路築路工地上就發生了最為慘烈的事故,理縣八角碉口路段施工工地上發生山體大面積垮塌,奮戰在工地上的某連10名戰士頃刻間覆埋,不幸全部壯烈犧牲,年紀最小的僅僅19歲。這一事故中同時造成輕重傷的還有11人《阿壩論壇》(2017第三、四期)。這並不是孤例,在成阿公路建設史上,築路英雄們勇當開路先鋒,不顧危難不怕犧牲,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超出常人的想像,傷亡事故經常發生。
惡劣的施工環境嚇不到建設者們。成阿公路頑強地朝著阿壩挺進。
就在這場災難事故發生的那些日子裏,汽車開到了阿壩的消息在成阿公路建設工地上傳開來,這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鬥志。
《郎木寺到阿壩的便路通車後,鼓舞了成阿公路築路民工的勞動熱情》(1953年8月10日第一版)一文寫到,戰鬥在石頭梁子山谷裏的成阿公路築路二支隊一中隊的民工們曉得了甘肅郎木寺到阿壩的便路工程搶修完畢、第一輛汽車開到阿壩的消息後,大家都非常興奮,紛紛表示,為了迅速改變當地交通情況,促進物質交流,發展生産,逐步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我們要加倍努力,把成阿公路早日修通到阿壩。
另外一篇文章則以抒情筆調,更加生動地描述了高原傳來汽笛聲的快樂景象。這篇題為《趕來看汽車》(1953年8月10日第三版)的文章作者熱情洋溢,不惜大肆潑墨,用文筆給我們留下了栩栩如繪的畫面:
6月27日上午,天邊下著濛濛的細雨,阿壩市場和往常一樣,擁擠著從四面八方來的趕場的人群。突然傳來一個幸福的消息,一輛汽車開到了自治政府的門口,甘肅省夏河縣到阿壩的公路便道通車了!頓時,整個市場都轟動起來,周圍十幾裏路的藏族同胞,媽媽叫上閨女,哥哥拉著弟弟,老人拄著拐杖,像趕廟會一樣往街頭跑來。
汽車的到來,將給阿壩藏族同胞帶來新的幸福。他們熱愛汽車。雨,雖然越下越大,藏族同胞們裹著老羊皮襖,也不願離開汽車的身旁。身披紅罩的喇嘛、和尚和天真的藏族孩子們用手親切地撫摸著汽車。一個藏族老太婆,背著她的乖孫子,累得滿頭是汗地從人群中擠到汽車旁,恭恭敬敬地獻了一條哈達。藏族婦女阿巴感動地説:“不是共産黨的領導和漢族老大哥的幫助,我們這裡怎麼會開來汽車啊!”民族小學的一個兒童爬到車廂裏,滾來滾去(不肯下車),他要求司機同志把他帶到北京去……藏族同胞們圍著汽車歡呼跳躍,他們熱情地迎接這新的幸福日子的開始。(華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