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雁江區:實施産業振興工程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4-27 16:42:03 編輯:黃成群 點擊:
近年來,資陽市雁江區堅持把産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充分發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的功能和價值,培育壯大鄉村産業,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打造鄉村振興強勁引擎。
針對之前的農業産業園區重建設輕管理、重規模輕經營等問題,資陽市雁江區積極創新推行了“管委會+平臺公司+鎮村”的園區運營模式,實體化運作農業産業功能區管委會,組建專業運營公司負責園區投融資和建管營,提升園區管理質效。
創新模式打造支柱産業“附加值”

2021年10月,雁江區農産品初加工産業園正式試運營,這個集分選、清洗、包裝、儲藏、集配等功能為一體的産業園,通過管委會規劃建設、項目招商,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含深加工車間、清洗分選車間、氣調庫、冷凍庫以及清洗、分選、包裝等流水生産線1套。“已試運營的30個冷凍倉,每個倉庫最大儲存容量為100噸,在做好水果保鮮的同時,還能避免柑橘集中上市,延長銷售鏈。”雁江農業功能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洪説。

園區內,一車車從種植戶地裏採購回來的新鮮柑橘經清洗後,由現代智慧設備篩選出大中小果、人工精挑細選出殘次果後按等級進行編碼等流程,再消毒殺菌入庫房,通過氣溫調節讓果子休眠保證其水分和品質。“待接到線上線下訂單後,根據客戶需求,再出庫分級打包發貨。”園區合作運營商王光輝説:“目前,園區庫存産品已超300萬斤,園區的科技化、智慧化優勢為産品下一步的加工和運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管委會正著手規劃啟動二期項目建設,並根據雁江的産業發展,對柑橘進行深加工,推出果汁、果脯、罐頭等産品。”雁江農業功能區管委會主任陳世友介紹,通過培育和引進農産品加工企業,在園區大力發展柑橘商品化處理初加工和深加工,支援企業提升柑橘商品化處理能力,實現引領示範和集聚發展,有效提高園區柑橘加工及冷鏈物流水準,提高産品附加值,延長産業鏈。
因地制宜特色産業跑出“加速度”

如何將風水寶地變成産業高地,從2020年開始,寶臺鎮黨委政府積極謀劃,因地制宜,在春天溝村大力發展紅薯産業,探索建立“科研院校+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糧大戶”的“1+4”産業園發展模式。目前,春天溝村建有紅薯産業核心區500畝,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紅薯5000余畝,連片帶動全鎮發展七里香、香苕等9種優質紅薯、5種食用苕尖2萬餘畝。

走進春天溝村,一排排白色的大棚整整齊齊地排列在山谷間。大棚裏,綠油油的紅薯種苗和食用苕尖長勢喜人。“這個産業園建起2年多了,一直在這裡打工,每天的工錢是60元,一年可增收1萬多塊錢。”正在地裏勞作的村民胡紹瓊樂呵呵的説道。2021年,春天溝村的紅薯産業産值達700余萬元,帶動全鎮1900余名群眾每人平均增收500元以上。

乘著園區發展的東風,春天溝村形成了以特色紅薯、食用苕尖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産業,打造了“蜀色薯類”“清水鳳尖”等品牌。薯類、苕尖等産品已成為各類農貿市場及酒店的暢銷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接下來,産業園將繼續加強與省農科院在科研技術、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交流協作,推進紅薯産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落實,進一步強化科技保障,推動園區標準化、規範化發展,提升紅薯産業的科技含量。
資陽市雁江區通過創新實施黨建引領工程、産業振興工程、改革攻堅工程,全面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出鄉村振興的“雁江樣板”。2021年,雁江區第一産業增加值54.39億元、同比增長6.9%,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1366元、同比增長10.3%,榮獲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縣稱號。(查麗 張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