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川省“一幹多支”發展戰略、成德眉資同城化決策部署的推進,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實施,地處成渝之間的資陽,築巢引鳳留人才,成為發展的當務之急。
“十三五”時期,資陽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理念,大力實施俊才聚集、俊才培育、俊才創業、俊才支撐、俊才激勵“五大工程”,以“鳳棲資陽”人才品牌為統攬,統籌抓好人才“引育用留”。
全市人才資源總量18.69萬人,建成國省級創新平臺47個,全市專利申請量5242件,36戶企業與成渝高校院所建立人才、技術合作關係,10家資陽醫院與省級醫院率先建成領辦型“醫聯體”,出臺人才新政15項、建成人才公寓826套……
一串串數據,展現出“十三五”期間資陽人才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奏響了資陽在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路上的鏗鏘之音。
黨管人才,工作格局上到“新高度”
“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是我們始終秉持的黨管人才工作遵循!”工作中,資陽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創新人才體制機制,推動人才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形成齊抓共管格局。市、縣(區)制定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辦公室工作細則,明確成員單位職責任務。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定期召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專題會,構建起市人才辦與成員單位統分結合、與産業主管部門共促共進、與縣(區)上下貫通的工作運作機制。高標準設立高端人才服務中心。依託駐外投促分局和商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成人才工作站7個,不斷延伸人才工作網路,充分凝聚人才工作力量。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聚焦高端緊缺人才,出臺《資陽市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辦法》《資陽市柔性引才計劃實施辦法(試行)》,支援用人單位“剛柔並濟”引進人才;出臺《資陽市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十一條措施》《關於加強基層治理人才支撐的若干措施》,引導人才流向基層、留在基層;出臺《資陽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十條政策》《資陽市激勵科技創新十條政策》,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出臺《中國牙谷人才引進特殊支援辦法(試行)》,對産業急需人才給予特殊支援,增強産業人才政策比較優勢;制發《資陽市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紮實推進科技、教育等7類人才分類評價改革。
層層壓緊壓實責任。落實黨委主要領導定期聽取人才工作報告制度,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發揮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揮棒”作用,每年制發人才工作要點和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體系,將人才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各級各部門,狠抓督促檢查,嚴明考核要求,強化結果運用,推動人才工作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建立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和縣(區)委組織部長年度述職制度,每年召開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會議,壓緊壓實“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責任。
發展聚才,人才引育形成“聚能環”
“人才聚集,會因人才的博弈、競合産生聚能環效應,更大地發揮人才的價值。”資陽始終堅持引育並舉,不斷壯大人才體量,提升人才品質。
圍繞特色産業抓集聚。舉辦院士(專家)資陽行活動,聘請6名院士(專家)擔任資陽經濟社會發展顧問,簽約落地2個院士項目。連續舉辦兩屆世界檸檬産業發展峰會,集聚國內外200余名專家教授開展科技攻關,助力檸檬産業創新發展。聘請25名院士(專家)組建新型智庫,打造“週末工作室”、探索“飛地”模式錯峰用才,近五年柔性引進使用口腔醫藥、裝備製造等領域專家人才600余名。大力實施“牙谷英才”“智匯臨空”引才計劃,聘請2名院士擔任“中國牙谷”顧問,集聚170余名專家助推資陽臨空經濟發展。
圍繞急需緊缺抓引進。編制《現代産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組織開展面向全國公開引才、人才引進高校行等活動,組團參加“美麗四川·創業天府”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引進急需緊缺人才3000余人。依託“蓉漂人才薈”“重慶英才大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線上招聘”等平臺,匯聚各類人才8000余人。
圍繞本土俊才抓培養。大力實施“領軍人才計劃”,著力培養創新領軍人才、創業領軍人才等10類高層次人才,全市97名人才入選市級領軍人才,3人入選省“天府青城計劃”,60名人才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天府學者”特聘專家等國省級人才計劃(項目)。推行校企合作“訂單式”“校中廠”“廠中校”等模式,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2萬餘人次。先後舉辦黨政幹部人才、創新型企業家、社工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等各類培訓,累計培養各類人才19萬人次。採取“市區共建、軍地合作、一體辦學”方式,推動資陽市委黨校、雁江區委黨校和資陽軍分區國防動員綜合教育培訓基地合作共建全省唯一“地方+軍隊”的市級黨校,助力資陽軍地人才聯合培養。
開放合作,平臺建設“開新花”
“各類開放合作,為區域協同、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資陽始終堅持事業為上,著力打造智匯平臺,引育一批專家人才,助推資陽高品質發展。
打造區域協同平臺。合作共建“成資協同創新中心”,打造兩地優質創新資源“集散地”;聯合四川大學等多家高校共建産學研平臺,建成天然産物研發中心、安岳檸檬産業技術研究院,實現全市産業技術研究院“零”的突破。
創建科研創新平臺。建成資陽市創新創業園、“雲創智谷”資陽雙創基地等6個省市孵化平臺,新建中國牙谷科創園,累計孵化項目300余個;建成四川省口腔裝備材料檢驗檢測中心、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中國牙谷研發孵化中心等高端平臺,中國牙谷創新發展水準持續提升;推動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資陽分中心實質運營,資陽高新區獲批創建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建設人才培養平臺。推動四川希望汽車技師學院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成機車車輛、電連接器等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揮人才示範引領作用,組織實施名師、名醫等“五名”人才培訓工程,打造“五名人才工作室”30個,新增一批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9個、市級以上專家工作站14個。
資源共用,人才協同發展實現“新突破”
“打破區域限制,讓高層次人才更好服務創新創業!”資陽始終堅持區域人才協同發展,以成資同城化發展為引領,推動人才深度合作,實現人才資源共用。
在校地合作方面,資陽口腔職業學院、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2所高校在資建成招生,天府國際藝術城(一期)項目落地建設,全市高校在校生突破3萬人。推動口腔産業需求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等高校資源深度融合,中國牙谷從無到有、迅速成勢,産業産值突破16億元。
在協同發展方面,與成都平原經濟區7市簽訂專業技術任職資格互認、人力資源合作等6個協議,達成合作事項(項目)近20個。創新推動10家醫院與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等共建領辦型“醫聯體”,工作經驗入選全省人才協同發展案例。資陽口腔職業學院引進華西口腔醫學院專家團隊共同管理,辦學水準持續提升。
在協同服務方面,主動參與成都平原經濟區人力資源服務協同發展聯盟建設、成都“東進”就業創業“生態圈”建設,共建成德眉資工程、經濟、會計等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專家庫,資陽36人入庫。提升“網際網路+戶政服務”水準,實現成資間戶籍便捷遷移。協調推動德眉資3市共用成都醫療、旅遊等人才公共服務資源,“近悅遠來”人才生態正加快形成。
一項項工作經驗,一個個實踐案例,讓資陽人才工作優勢日益凸顯、競爭優勢不斷提升,一些經驗做法得到上級肯定。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特色産業人才聚集地,不斷開創全市人才工作新局面!”新的目標已定,資陽正匯聚蓬勃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奮勇爭先、力爭上游,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肖正君 胡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