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天,春耕春播正當時。打窩、拌種、下種、覆土……3月17日,雁江區伍隍鎮印合村的村民正抓緊時間種高粱,地裏一派忙碌景象。
雁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蔣老師,為什麼要用這種高巧藥劑拌種?”“劉主任,你看我用4尺開廂要得不?”“蔣老師退步(窩距)好大合適?”“後期防治和管理還有什麼事需要注意的啊?”……村民們一邊勞作,一邊向農技人員請教種植和管理方法。
“我們將種100畝瀘州紅1號釀酒小高粱、100畝大豆。”印合村支部書記李彬菊介紹,這100畝小高粱是他們的訂單農業。前期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當地釀酒企業簽訂了合同,公司以每斤3.8元的保底價收購全部高粱。
據了解,這200畝地曾是一片撂荒地,雁江區印合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以每畝460元的租金從農戶手中流轉過來,用於發展集體經濟,租期10年。前三年農戶以土地入股集體經濟。“‘集體經濟+訂單+農戶’這種模式可有效解決農産品銷路問題,既可以壯大村集體經濟,也能促進農民增收。”李彬菊説,今年預計高粱和大豆可增收40萬元,農戶每人平均可增收100元。
“我們將積極尋求合作夥伴,擴大訂單農業生産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農戶的腰包鼓起來。”談及未來的發展,李彬菊信心滿滿。下一步,印合村計劃由村集體經濟主導,依託“川南剿匪資陽戰鬥記憶館”,開展紅色教育,同時建設‘幸福食堂’,建立“印合巾幗”蜀繡教室,發展農旅觀光,提供特色農家餐和刺繡産品等,實現村集體經濟和農民雙增收。(肖正君 鄒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