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現代化大交通體系的支撐。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新成昆鐵路開通,蜀道難成為歷史。在大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下,現代化大交通體系讓古老的南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也讓年輕的攀枝花迎來交通大改善的歷史機遇期,更讓東區的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攀枝花,一座因礦而生的年輕城市,沿著攀枝花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歷史脈絡,東區始終站在城市發展的最前沿。
東區,與攀枝花開發建設環環相扣的中心城區,從誕生的那天起,時刻感受著一座城的“脈動速度”。
“攀枝花開發建設的時候,全國從北京、遼寧、山東、安徽、河南5地各抽調300輛汽車以及所需的駕駛、修理、管理人員,為鋼鐵基地建設和成昆鐵路建設運輸物資。”已是鮐背之年的老人唐永芝回憶道。
很多大型設備無法運到項目現場,這是攀枝花早期建設面臨的巨大挑戰。於是,英雄的攀枝花建設者們不僅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還不得不將佈滿礁石的金沙江打造為通暢的航道。
1966年12月,老渡口大橋建成通車,橫跨金沙江兩岸有效解決了跨金沙江公路交通運輸這一最大障礙,渡船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成為記憶。
伴隨著攀枝花路橋建設如火如荼,攀枝花內外通道開放迎來歷史性時刻——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全線竣工運營。
成昆鐵路把攀枝花到成都的時間,從幾天幾夜縮短至20多個小時左右,當電氣化取代內燃機車登上歷史舞臺,攀枝花到成都的時間再次縮短。
“現在到成都差不多19個小時,要是趕時間的話,還可以選擇走高速、坐飛機,高速8小時左右,飛機更快,1小時左右就到成都了。”做服裝生意的個體經營戶胡建説。
攀枝花機場 攝影 王東
隨著內外通道建設的不斷加快,進入新世紀,攀枝花基本形成了“地空立體交通網”。
行走樓宇間,放眼村鎮裏,在攀西裂谷的熱土上,目之所及一條條“快速通道”不斷向外延伸——麗攀高速、攀大高速橫貫東西;京昆高速、成昆鐵路擴能工程縱連南北……
不僅如此,仰望藍天,連接北京、西安、重慶、成都等7條“空中走廊”,在金沙江上空縱橫交錯。
京昆高速跨金沙江大橋 攝影 王東
東區,作為攀枝花的中心城區,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空中航線,均與東區密不可分。
交通環境的改善,東區成為全市往來旅客的“樞紐”。
——攀枝花境內高速在突破“0”時代前,攀枝花市汽車客運中心站開通線路和輸送旅客能力都十分有限。“當時每天就是20班車左右,20多條線路,往北能到南充方向,往南能到昆明、麗江、下關等。”攀枝花市汽車客運中心站副經理黃承峰回憶道。
瓜子坪高速立交橋 攝影 王東
現如今,已發展到有50多條線路,每天有40多個班次,日輸送旅客最高峰時接近5000人次。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建成通航後,實現了從單點到全國東西南北中航線網的佈局,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也加強了攀枝花市與國內重點城市的互聯互通。
站在新起點,市委“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提出要積極構建“三個圈層”經濟地理空間。
攀枝花市域“內圈”是“三個圈層”的“根據地”和“大本營”,也是攀枝花加快發展的“基本盤”。而今,隨著新成昆鐵路開通,現代化大交通體系完成最後的拼圖,“三個圈層”發展的藍圖愈加清晰,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顯現。
東區,作為攀枝花高品質發展的主要載體和核心空間,置身“內圈”,如何當好引領“一城一市一區”經濟互動、商貿流通的“領頭羊”?
交通環境改善尤為關鍵。
“深入梳理城市各片區間的交通聯繫,尋找相對薄弱區域和現實可行的‘紐扣’節點,規劃新增片區間快捷聯繫紐帶,將各片區像係紐扣一樣緊密聯繫起來。”市委、市政府確定把實施城市主幹路網“紐扣計劃”精準落子在東區轄區。
緊扣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東區全力加快龍馬路、龍灘路建設,優化“三橫多縱”的交通路網格局,為全市加快實施精明增長戰略,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推動城市魅力充分彰顯提供“東區支撐”。
東區將以交通環境改善為重要支點,聚力打造“123”城市發展新格局,即:
一條環線——從銀江水電站蓄水連通至大梯道、攀枝花公園、東華山、玉佛寺、阿署達花海、馬家田、濱江的一條圍繞東區的環線;
兩大計劃——城市更新五年行動計劃,打通玉佛寺至公園一號的陽光大道北延線連接線和阿署達龍崗水庫至上幹壩塘隧道等東西向快捷通道的“紐扣計劃”
三大公園——從上至下的東華山山地公園、阿署達花海公園、銀江湖濱水公園。
未來,東區不僅有“山”“海”“湖”的城市作品呈現于大眾視野,更有四通八達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融入百姓生活,産強城優人民幸福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區正昂首闊步走來。(陶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