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乘鄉村振興東風 闖農旅融合新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19 17:08:16 編輯:李鳳 點擊:
近年來,攀枝花市東區聚焦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緊扣弄密村依託靠山近水的自然優勢、緊鄰城郊的區位優勢、民族風情的人文優勢,全面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探索發展特色産業、壯大集體經濟,進一步推動自然優勢、區位優勢、人文優勢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全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近郊新農村。
堅持黨建引領,激活振興紅色動能
一是建強支部堡壘。選派優秀人才充實村黨組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降至36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至100%。村黨組織牽頭成立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建立集體控股的崇光有限責任公司,帶領村民逐步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二是夯實制度根基。在建立完善“三委一中心”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議事規則、“三資”監管制度、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細則等6項工作制度,實行集體經濟組織每月向村黨組織、每半年向黨員和村民代表、每年向全體村民公開財政收支和運作情況,確保村集體經濟姓“公”不姓“私”。
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堅持人才“吸引+回引”,公開招錄公共服務中心人員5人,從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中培養黨員和村幹部9人,引領本土青年人才投身鄉村建設,逐步培養起一支以付思敏、遊明東、鄭建國為代表的本土人才退伍,切實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先鋒隊。
聚焦業興家富,做足産業振興文章
一是提質增效,推動特色産業標準化發展。大力發展近郊精品特色農業,堅持生産標準化、技術整合化、發展集約化,採取品種改良、品牌打造、企業帶動等方式,加快推動芒果、牛油果、花椒等特色産業發展,目前芒果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初步建成牛油果現代農業園、花椒種植基地等一批産業化示範基地。
二是深度挖潛,推動種植業多元發展。立足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採取走出去“取經”、請進來“講學”等方式,探索推進核桃、嘉寶果、紅心番石榴等特色産業發展,累計推廣種植面積達70余畝,推進七彩辣椒、雞蛋茄等蔬菜種植面積200余畝,青山綠水的田園風光迎來八方賓客。
三是抱團發展,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針對農村資訊閉塞、農産品難賣等問題,主動融入銀江鎮“一品一基地一中心”建設,依託“果然在攀”平臺,推動芒果、花椒、牛油果等特色蔬果一體包裝、網上銷售,今年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290余萬元,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堅持互融互促,探索鄉村振興新路
一是突出“外引”,打造融合發展品牌。採取“村集體+企業+農戶”模式,引進攀枝花市祥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50畝,打造輻射周邊的牛油果現代農業觀光園,實施牛油果林下作物輪作種植,實現四季蔬果花卉交替産出,配套建設農耕文化體驗展廳、霍比特人小屋等景觀,推動形成餐飲住宿、植物觀賞、農作物採摘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田園綜合體項目。
二是聚焦“內生”,注入集體經濟“活水”。積極推動發展農文旅型村集體經濟,由村集體出資200萬建立集體控股的崇光有限責任公司,充分依託牛油果現代農業觀光園吸附效應,整合上級獎補資金、集體扶持資金等,延鏈培育推出摸魚溝、耘樂居、豐收大院、“開心農場”等一批村集體經濟項目,進一步激活農村經濟發展“脈搏”。
三是做旺“人氣”,舉辦特色節會活動。承辦銀江鎮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搭建農夫集市專賣場、設置特色農産品展臺,組織轄區相關企業及農戶積極參展,參展商品涉及果蔬、畜禽、民間工藝等5大類50余種。借助節會活動,進一步美化亮化村落,更換藍頂子4200余平米、噴塗特色民俗彩繪700余平米、完成村口道路硬化3公里,農家墻頭廣泛裝飾辣椒、玉米等農作物,“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的美麗宜居村落日益彰顯。(攀枝花市東區委員會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