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們嘞,嗨咗嗨咗——”
“腰桿莫彎,嗨咗嗨咗——”
“咬緊牙關,嗨咗嗨咗——”
“再撐一肩,嗨咗嗨咗——”
“整死就整死,嗨咗嗨咗——”
“當睡著喲,嗨咗嗨咗——”
……
11月16日,在攀枝花市花城外國語學校,聽到七旬老兵李興成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地大聲朗誦這段勞動號子,仿佛把大家帶回了數十年前的場景。
作為一名老兵,李興成1986年11月轉業到攀枝花市東區,先後在區城建局、民政局、紀委、區委宣傳部和區地方誌辦工作,期間多次獲評東區優秀共産黨員,2005年榮獲“四川省首屆優秀轉業復退軍人”稱號。從部隊來到地方,他被攀枝花三線建設歷史所吸引,酷愛檔案文史研究,希望三線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攀枝花人心中薪火相傳。
身懷感恩之心的老兵
李興成在退休前後主要從事文史研究與編纂工作,先後參與《地區志》編纂,獨自編纂《東區文史》2-5輯(每輯25萬字),被市政協聘為“攀枝花市文史研究員”。退休後,被市檔案局聘為“檔案文化高級研究員”,先後獨立完成《激情歲月-東區老幹部回憶錄》(20萬字)、《攀枝花精神文明志》(10萬字)、《攀枝花市統戰志》(60萬字)、《攀枝花市工商聯志》(40萬字)、《中共攀枝花市黨校誌》(45萬字)等,與人合作編纂《渡口記憶》(50萬字),2018年參與《攀枝花市人大志》(300萬字)和《米易縣人大志》(70萬字)的編纂。2021年,受東區區委委託,編纂完成黨員幹部黨史教育讀本《英雄時代》,用攀枝花紅色基因啟迪、教育後來人。
在從事檔案文史研究的同時,李興成還熱心公益,盡其所能服務社會。2010年,李興成組織幾個老同志在東區後山上義務修築了一條約2000米長的山路,將東區政府至攀枝花公園的距離大大縮短,且有利於防火工作。此後,他每年還組織志願者對道路進行維護。
2012年,李興成正式退休後住進東華街道文華社區學府花園小區。該小區有1200戶約4000名居民,如何把大家的家園建設得更加文明、和諧呢?李興成走訪動員小區的黨員和熱心居民積極參與小區自治,實現小區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之路。2015年,李興成積極推動基層黨務工作,在社區的支援幫助下,成立黨支部並擔任書記。
2020年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李興成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全身心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共同守護家園。期間,他在微信群裏呼籲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到了!希望大家積極響應黨的號召,隨時聽從召喚!”並以支部名義發佈招募志願者資訊,得到小區老兵搬家公司的響應。李興成領頭這支隊伍宣誓:“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一名退伍戰士,這就是重返‘戰場’……”在他的宣傳帶動下,小區裏的幹部、醫生、護士、教師、退伍兵、大學生和中老年業主紛紛加入到志願者隊伍,其中有退伍軍人14人。2022年9月,當疫情再度襲來,還是這群老兵、這群志願者眾志成城,無怨無悔守護家園。
此外,李興成還牽頭,協調業委會湊資48萬元修建起一部觀光電梯,極大地方便了小區居民出行。許多業主紛紛表示,生活在這個小區正能量滿滿,很有幸福感……組織成立“緣聚學府舞蹈隊”,捐資800元購買音響、服裝,豐富小區居民文化生活;組織部分學生探訪老一輩三線建設者,編纂青少年讀物《千山紅樹萬山雲》;為10多名失去黨組織的黨員找到“娘家”,並組織黨員幹部參觀三線建設博物館等。2018年,李興成榮獲攀枝花市陽光老幹部稱號,2019年獲“四川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攀枝花市“十佳百姓學習之星”、“東區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
“我原本是一個普通農民,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一名戰士、一名黨員、一名幹部。樹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每當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執著,他總是這樣回答。
號子聲裏的三線精神
退休後,李興成還多次應東區相關部門邀請,為全區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作先進事跡報告。在慶祝建黨100週年開展學史增信、學史明理之際,作為市、區黨史宣講員的李興成,分別應邀在各單位講述攀枝花開發建設紅色故事,讓更多的幹部群眾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
領:“小路巴掌寬,機器要上山,一聲喊,抬上肩!”
眾:“好嘞,上肩!”
“太陽出來,嗨咗嗨咗——”
“紅滿天咯,嗨咗嗨咗——”
“弟兄們來,嗨咗嗨咗——”
“抬大件咯,嗨咗嗨咗——”
“腰桿打伸,嗨咗嗨咗——”
“腳莫閃啰,嗨咗嗨咗——”
“眼睛放尖,嗨咗嗨咗——”
“莫看兩邊,嗨咗嗨咗——”
“弟兄們嘞,嗨咗嗨咗——”
“腰桿莫彎,嗨咗嗨咗——”
“咬緊牙關,嗨咗嗨咗——”
“再撐一肩,嗨咗嗨咗——”
“整死就整死,嗨咗嗨咗——”
“當睡著喲,嗨咗嗨咗——”
……
每當一曲號子頌罷,老人眼裏閃現淚光。
“在農村,遇到修路修橋修房子等大工程需要抬大石料的時候,大家就會喊起號子來。所以,我對這號子特別熟悉,特別有感情。”李興成説,三線建設時期,道路不暢通,各種設備的運輸安裝全靠人力,路線長,任務重、工期短、危險大!這首勞動號子形象地描述了建設者們從太陽出山就開始出工“抬大件”上山,抬的過程中,要做到腰伸直,腳站穩。“眼睛放尖,莫看兩邊”,就是要全神貫注,眼腳合一,做到所有參與者的步調節奏一致,從而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到緊要處,又再喊一嗓子,“腰桿莫彎,咬緊牙關,再撐一肩”,甚至“整死就整死,當睡著喲”,喊出了不怕犧牲,置生死於度外的豪邁。
聽著李興成的講述,眼前浮現這樣一幕:毒辣辣的日頭落在上身精赤的工人身上,散發出古銅色的光輝,每一個人都汗如雨下,每一塊肌肉都繃緊得像弓弦,只見那沉重的“大件”,隨著勞動號子的節奏一寸一寸往前往上移動……
“人心齊,泰山移。這就是老建設者們捨生忘死,艱苦奮鬥的真實寫照啊。”老人感慨地説,“攀枝花能有今天,全靠我們的前輩們用生命和汗水換來的。三線精神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攀枝花這座城市的無形資産,需要世世代代繼承和發揚。”
“小路巴掌寬,機器要上山,一聲喊,抬上肩!”
“好嘞,上肩!”
……
那號子聲在大裂谷金沙江畔久久迴響,盪氣迴腸。(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