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區:“三説會堂”助力基層矛盾糾紛高效化解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24 14:31:04 編輯:李鳳 點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攀枝花市西區充分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並全面推廣“群眾説事、幹部説理、法官説法”的“三説會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模式,著力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近年來,西區建立“三説會堂”線下和線上平臺39個,擁有“三説會堂”專家庫在庫專家227人。共調解矛盾糾紛694件,糾紛調解成功率、法庭案件調撤率、群眾滿意率分別上升5%、32.55%、5.95%。去年5月,相關經驗做法被中央政法委辦公廳《政法動態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專刊》採用推廣。
搭建説事平臺,讓矛盾糾紛“有地説”
在西區信訪局大廳門外,一個顯著的公示牌映入眼簾——今日接訪領導: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敬波。在等待群眾前來反映問題的空隙,敬波坐在辦公桌前翻看著近一週來群眾反映的問題臺賬,以便更好地聚焦熱點難點問題,更好地解決群眾訴求。
西區積極整合各級信訪接待、公共法律服務等力量,成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三説會堂”中心(室、站),為群眾提供受理、諮詢、調解、仲裁、訴訟全流程“一條龍”服務。依託“西區社區通”平臺,開發矛盾糾紛線上登記受理、預約指派、視頻調解等功能,推動由“線下説”向“線上説”轉變。
建強調解隊伍,讓矛盾糾紛“有人管”
2021年10月23日,何某駕駛摩托車,將在人行橫道上行走的吳某碰撞致傷,吳某因傷勢嚴重於2022年1月19日死亡。事故發生後,經交警認定,何某負事故全部責任,死者吳某不承擔事故責任。何某家庭困難,因工傷無工作,只購買了摩托車交強險,未購買商業險,個人承擔賠償部分較高,無力賠付死者家屬要求的賠償金60萬元,導致雙方因賠償問題協商未果。調解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對賠償費用産生了爭議,專班人員結合司法實踐,做了詳盡的釋法説理。雙方當事人認為調解結果于情于理、恰如其分。在專班人員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一致,由何某一次性賠付吳某家屬50萬元。調解結果雙方均表示滿意,並對專班人員表示感謝。
西區組建“三説會堂”專家庫,採取自薦、推薦等方式,廣泛吸納在行業領域有專長、有威望、擅調解的基層幹部、行業專家、鄉賢達人、“五老”志願者等入庫,建立調解個案補助機制,對調解成功的糾紛,按照難易程度發放50—100元補助。同時,組織駐點法官、法律顧問、民(輔)警、網格員等全面協同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進一步夯實工作力量。
理順運作機制,讓矛盾糾紛“有效調”
“今天遇到你們真是太幸運了,圓滿處理了我的難事。我太滿意了,你們是實實在在為民服務!”河門口街道河門口社區居民李女士的丈夫成某某是一名退役軍人。兩年前,社區動員轄區退役軍人捐贈有紀念意義的軍用老物件用於建設初心園展覽館,李女士一家積極響應號召,向河門口街道蘇鐵社區初心園展覽館捐贈了一套家中珍藏30多年的老式軍大衣和一頂軍用帽子,由於街道和社區人員更換和工作地點搬遷,加之時間久遠,李女士剛開始一直堅持認為自己捐贈的“軍大衣”為皮質大衣,但在初心園展覽館中並未看到她捐贈的皮質軍大衣,便認為社區不負責,將其捐贈的衣服遺失,隨後經過“三説會堂”專班工作人員詳細了解,認真分析,找準問題的突破口,耐心幫助李女士回憶捐贈的皮大衣是“棉服”而非皮質,最終,因兩年來未能解決的“軍大衣”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西區制定《“三説會堂”糾紛調處流程圖》,完善糾紛排查、評估研判、分級受理、案件流轉、辦結確認和回訪評價等環節運作機制,形成矛盾糾紛調處工作閉環。組織群眾、幹部和法官全過程介入糾紛調解,為糾紛當事人進行面對面釋法説理、交流解惑,對符合司法確認的調解案件,提供“一站式”司法確認便民服務,破解調解反覆率高和可執行性低的問題。
西區“三説會堂”專班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深度運用“三説會堂”糾紛多元化解模式,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全力為“一區一城”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田金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