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區醫生楊義:銀針妙手成就“四川省基層適宜技術標桿人才”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23 14:43:39 編輯:李鳳 點擊:
“酸不酸?”“脹不脹?”“舌頭伸出來我看看……”“平常睡眠好不好?”一大早,在攀枝花市西區河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身穿白大褂、面帶笑容、對病人和藹可親的醫生楊義,忙碌地穿梭于病患之間。
今年47歲的楊義,行醫1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憑著手裏的三寸銀針,運用提、插、捻、轉等手法為無數患者施針,緩解或解除病痛。今年11月,楊義被四川省醫院協會評為“四川省基層適宜技術標桿人才”。
1995年中專畢業的楊義在工廠做過技術員,在市場上跑過銷售,但是他總覺得那些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事。“當時我的三叔是一名中醫,我覺得能夠用精湛醫術佑護當地百姓的健康,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楊義説,2007年自己從攀枝花衛生學校畢業後就合夥開起診所,從醫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2018年,他被招聘為河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醫生。
“我就相信楊醫生,我在這裡扎銀針都好多年了,他手輕、技術老練,待人熱情週到,在這裡做治療放心。”剛剛扎完銀針的患者武晚萍説,她小時候腰椎間盤受過傷,家裏的老人也需要護理,所以腰椎經常酸痛,不舒服來這裡治療一下,就會管很久。
多年的行醫經歷,楊義深深感受到,一個好的醫生只有德藝雙馨才能更好地救治他人;一句問候、一句安慰對患者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有病人找我看病,那是信任我,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
“我喜歡用指目切脈,那是最準確的地方,我沒有大家説得那麼神奇,每個患者症狀不同、體質不同、反應不同,這就需要醫生有大量的積累,根據個人症狀做出不同的診療方案。”楊義笑著説,一個人頭痛,不一定是頭出了問題,病源可能出在腰椎上,就像樓上的水龍頭沒有水,不一定是水龍頭壞了,可能是樓下的水泵壞了。中醫醫生要有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學習中醫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熟讀中醫經典,在實際治療中可通過西醫辨病,再通過中醫四診合參辨證施治,或者採取中西醫結合方式對症下藥。
“老楊似乎給他手中的銀針賦予了靈魂,眾多慢性頸肩痛、腰痛患者在他的針下被緩解、被治愈。”中心分管醫療的副主任馮春宴説,他除了每天上午看完來就診的病人,有時間他還要抽空去隨訪慢性病患者,給社區裏一些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到府進行義務體檢。
“有些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外,獨自一人過日子實屬不易。”楊義説,轄區有位姓王的老人今年71歲,腰痛了好多年,近一年更是覺得疼痛難忍,每走一步感覺都在煎熬。去大醫院檢查,醫生要求她做手術,但是老人覺得歲數大了不想遭那個罪。有一天,聽説針灸可能有效果,她便滿懷希望地來到中醫館找到楊義。望聞問切後,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至大腿段疼痛。經過針灸“腰膝同治”治療後,老人疼痛明顯減輕,走路也不痛苦了,她很是感謝。如今,楊義不時前去走訪。
楊義精良醫術在其他的周邊區縣也聲名遠播,很多幾十公里以外曾經找他看過的病人,都會再次來找他問診。
“楊義為人隨和,單位大大小小的同事們親切稱呼他為‘老楊’。每每同事們手臂痛了、肩膀僵了,經過老楊銀針一扎,立即生龍活虎,全力投入到工作中。”馮春宴説,疫情防控期間,楊義進社區宣傳普及中醫藥防疫知識,參與核酸採樣等防疫工作。他結合中醫專業特長,配製中藥防疫香囊,精心熬製中藥湯劑後發放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
在楊義眼裏,醫患關係如同親情關係。即使患者只是來諮詢,他也總能耐心傾聽、解釋,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慮。“我們這個片區大部分都是低收入的群體,還有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力求以最經濟、最實惠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楊義説,他時刻警醒自己恪守醫德,廉潔從醫。“我會帶著對醫學的喜愛之心、對病人的仁心、戰勝病魔的信心、行醫的恒心不斷前行,用自己的行動造福群眾。”(周越 文麗雲 徐浩田 梁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