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曆史的村落,位於保安營機場西側,距市中心5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共683戶、1893人,62名黨員。
從前的阿署達村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産業發展落後屬於典型的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援下,阿署達村將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和鄉土人才示範帶動作用,健全運作管理機制、區域聯建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以“農文旅體養”融合發展為著力點,深耕康養旅遊經濟、民俗文化經濟及戶外拓展經濟,全力實現産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阿署達村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四川十佳産業興旺村”等50余項榮譽稱號。
村子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阿署達村始終將建好領導班子作為“第一抓手”。
一是選好配強“領頭羊”。抓住“兩委”換屆調人、調事、調心,班子成員平均年齡降低至35.2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至70%,班子成員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時,加大對班子成員培訓力度,緊緊圍繞“能幹事,幹好事”目標,提升班子成員為民辦實事,帶動鄉村發展能力和謀民生福祉、抓社會治理水準,為銀江鎮農業農村工作和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二是發展壯大人才隊伍。堅持“吸引+回引”,公開招錄公共服務中心人員8名、後備幹部4名,從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中培養黨員和村幹部8名,一支以“海歸”青年黨員鮑進芝、芒果種植大戶余國富等為代表的本土人才隊伍不僅發展了集體經濟,同時也將外地的文明經驗引入,推動了鄉村文明建設,帶動了一大批村民融入全村發展大局。
三是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村兩委結合本村實際,通過入村組、進農戶、開小組會等形式,緊緊圍繞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社會治安等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組織修訂村規民約,並制定議事規則、坐班制、“三資”監管制度、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細則等工作制度,實行集體經濟組織每月向村黨組織、每半年向黨員和村民代表、每年向全體村民公開財政收支和運作情況制度,實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確保基層民主健康運作,確保屬於老百姓的每一分錢都揣進老百姓的衣兜裏。同時,積極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定期開展反邪教宣傳教育、反詐防騙、法治宣傳等工作,村社幹部帶頭學法守法,引導村民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以及參與村民自治和其他社會管理活動。
鄉風好不好,關鍵看村民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才能更好推動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
一是依託農民夜校開設“田間課堂”。根據各村不同的産業發展現狀,組織由農技人員、種植大戶、致富能手等組成的農技服務小分隊,採取現場培訓方式對農戶進行啟髮式、參與式、互動式教學,鼓勵農民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效提升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另外,鎮包村領導、村社幹部組織開展“壩壩會”進行黨史宣講、黨群議事、政策講解,面對面、“零距離”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網格員、村民們紛紛自帶小板凳加入,一起“問診把脈”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同商共議開出“診療藥方”。
二是加強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村規民約等制度,在老人贍養、婚喪嫁娶、文明祭祀等方面制定規範,讓移風易俗的規矩實起來、立起來。深入實施“除陋習、樹新風”宣傳引領行動,用群眾身邊的事例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營造全社會倡樹文明新風的濃厚氛圍。
三是樹立典型弘揚文明鄉風。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星級農戶”等評選,樹立一批事跡突出、群眾公認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見賢思齊、奮發有為,激發大家幹事創業的熱情和動力。同時,通過舉辦文藝表演、競技比賽等活動,在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積極轉變觀念,發展産業,勤勞致富,為推動阿署達村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
鄉村之美,美在青山綠水。阿署達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凝聚全力增加鄉村“顏值”。
一是加強環境衛生整治。農村環境衛生差是困擾農村居民的一大難題,阿署達村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動員黨員幹部、村民代表等在內的50人志願者隊伍定期對陳年垃圾、轄區內小樹林、道路兩側、河塘溝渠、橋梁涵洞、田間地頭、房前屋後等衛生盲區進行重點整治,有效解決垃圾“圍村”和村內“臟亂差”問題。
二是全面推進旱廁改造。“滿院蒼蠅亂嗡嗡,一陣風來臭烘烘”這是農村旱廁的普遍狀態,也是傳統村落衛生環境的真實寫照,已與當前村民日益提高的人居環境要求格格不入。阿署達村全面動員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廁所革命”,按照區級統籌、鎮村組織、農戶主體、先建後補的原則,由農戶按照統一改廁標準,按時間進度新(改)建廁所,目前已完成村委會旁公廁及243戶農戶旱廁改造,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
三是村容村貌提檔升級。村社幹部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堅持標本兼治,幹群聯動,示範帶動,採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方式,規整村民房前屋後雜物,引導利用院前空地種植花草,形成隨處可見鮮花綠植點綴的美麗庭院。同時,在村容村貌原有的基礎上提檔升級,改建休閒廣場、文化長廊,清理天壽湖的垃圾、枯葉,並重新引入清水,新增分類垃圾房4個,更換垃圾桶70個,努力實現“雖無新房,但有新村”的新面貌。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思路
阿署達村堅持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將理清思路、因地制宜作為發展可持續的“重要一環”,圍繞阿署達尾礦庫覆土、花海打造等重大項目,與攀枝花礦業、攀枝花機場等大企業聯建,協調勞務運輸、物業管理等事務由集體經濟組織實施,進一步拓寬發展路徑。
一是深耕康養旅遊經濟。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採取“集體經濟+康養公司”模式,由阿署達村村幹部帶頭入股,帶動村民出資,以村集體為大股東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公司大力挖掘和弘揚紅彝族文化,打造起故事裏康養酒店、涵管小屋、景別院民宿、星空露營地等項目,打響了“故事裏”特色品牌,實現“農文旅體養”融合發展。
二是深耕民俗文化經濟。深挖全村87%以上人口為彝族這一特點,建設紅彝族文化博物館,通過舉辦打跳舞、研學活動等,吸引人氣。另外,整合村民手中閒置安置房資源打造景別院民宿,以弘揚傳統文化、展現生態和諧為主題,涵蓋餐飲、住宿、品茗等項目,于2019年12月開業以來,頗受四方遊客好評和青睞。目前集體共建設打造出八套民宿,民宿共有32個房間,8個包間、2個茶室、1個花園,已接待來自各地的遊客上千人,實現經濟收入100余萬元。
三是深耕戶外拓展經濟。瞄準戶外拓展市場空白機遇,採取村民籌建、實力企業投資、集體運營管理模式,打造佔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的星空露營地,營地根據山地形態,建成特色燒烤區、房車汽車露營區、帳篷露營區、森林康養區等幾大區域;涵蓋農事採摘、房車露營、叢林越野等業態,逐步成為市民近郊“網紅打卡地”。星空露營地自2021年6月正式開門營業以來,已接待遊客10000余人次,經濟收入約130萬元。村集體經濟産業已吸納80余名村民就地就業,月均工資超過4000元,2021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490余萬元,實現了村黨組織建設成效顯著、鄉村活力明顯增強、群眾凝聚力全面提升,書寫出開啟幸福美麗銀江鎮振興發展的阿署達篇章。(攀枝花市東區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