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科普進基層 走“新”更走“心”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27 13:33:43 編輯:李鳳 點擊:
指尖一點,即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移動終端設備完成電子圖書和期刊的借閱。
9月26日,攀枝花市東區東華街道新源路社區居民張宇通過戶外電子圖書借閱機系統借閱到了《思考的力量》一書,全程操作僅用了不到5分鐘時間。“用手機借閱電子書既實用又方便,只需要在手機上登錄自己的賬號,就可以查詢自己想看的書籍,並且還有一個‘借閱單’,可以統計自己一段時間看了多少書。”張宇笑著説。
“依託現代資訊化技術手段,採用‘資訊+基地建設+活動開展’的形式,把科普教育宣傳延伸到居民手中,生活大百科、科學小常識等科普教育滿足了居民需求與數字化書籍資源的‘點對點’對接,既是現代科技對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更是科技改變生活的體現。”新源路社區相關負責人説。
如何把科普陣地延伸到每家每戶?在東區科技局的指導下,新源路社區開展科普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關注“專”與“廣” 架構“新”和“境”
新源路社區常住居民約6693戶,通過科普服務中心建設,青少年科學知識普及、婦女兒童、居民自治、陣地建設、城市管理、物業管理便民服務等形成了“線上”“線下”兩條工作路徑,服務轄區居民10000余人次。
線上——一部手機,可以接收社區向居民發送的氣象、文學、科技、消防等數字資訊;一部手機,可以關注到社區各類活動、通知、方案、視頻、圖片等內容;一部手機,可以實現智慧的24小時電子自助借閱服務,突破圖書館時間、空間限制,為讀者提供身邊的移動科普閱讀服務……
線下——通過探索社區社會組織與高新技術企事業聯合服務的新模式,採取多種方式,打造社區特色科普活動;整合社區科普網路教室、科普圖書室、閱覽室資源,圖書室與閱覽室相結合,既節約有限空間,又增強了教室的延展空間。
“今年暑假,我在社區的科普網路教室學習到了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地理方面我知道了地殼運動形成了橫斷山脈,環保方面我知道了普通塑膠袋在土壤中分解需要200年以上,這些知識告訴我們要保護生態,共同愛護地球。”家住海德堡小區的四年級學生孟瑤説。
除了打造科普網路教室,為將科普工作做深做細,新源路社區結合居民需求探索社區社會組織與高新技術企事業聯合服務的新模式,“社區論壇”“鄰里坊”“繪本館”“青禾計劃”“愛譜講堂”“黨建紅+公安藍”等一系列科普服務項目不斷“飛入尋常百姓家”,持續營造科普進萬家的濃厚社會氛圍。
關注“視”與“聽” 加深“感”和“悟”
“這是近視200度的視覺效果,這是500度的視覺效果,這是1000度的視覺效果……”9月25日,精益青少年視力防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向配眼鏡的青少年們展示不同眼鏡度數的視覺效果時,引來一陣陣感嘆聲。
“眼睛讓我們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時間,但是如果近視了,那麼度數越高,世界就越模糊,我們一定要保護自己的眼睛。”在場觀看展示的五年級學生小金(化名)説。
精益青少年視力防控中心以“小眼睛、大世界”為主題,將歷史、生活、藝術、科學等要素滲透其中,通過愛眼講演區、健康科普區、視覺藝術區、互動體驗區等功能區域,發揮寓教于樂的展館功能,幫助兒童青少年探索眼睛的奧秘,建立起預防近視的理念。
精益青少年視力防控中心是東區不斷加強基層科普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系列青少年主題活動中心建成投用,為東區科普工作走進群眾中、打開新領域不斷增添力量。
東區青少年科教中心以STEAM多學科融合教育為理念,主要面向K12領域,以機器人、無人機、智慧車等為主要載體,開展以科技知識、科創思維、科創能力為主線的科普教育活動。
近3年來,該中心面向20000余人次青少年開展了各類科普、科創競賽活動,現已成為“川西南滇西北”規模最大的青少年STEAM科技創新科普教育中心。
“在科教中心,我不僅學到了三維列印的知識,還通過自己的設計,擁有了自己的三維列印小玩具。”東區青少年科教中心學員蔣瑜涵説。
寓教于樂,讓東區青少年們通過科普教育,不斷體會到科技創新帶來的樂趣與力量。
除了社會力量為東區科普教育添磚加瓦,近年來,東區各街道、社區也在寒暑假、節假日期間,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為青少年開展防災減災、心理健康等科普教育、實踐活動,將科普教育融入為青少年服務的創新實踐。
關注“形”與“式” 放大“功”與“力”
東區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成立由區政府區長任組長的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區工作領導小組,把加強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五”規劃及精神文明建設規劃,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努力提升科普工作組織化水準,不斷強化科普工作措施,形成科普工作常態化運轉機制。
——科普組織網路不斷健全;
——科普經費投入不斷增加;
——基層科普陣地建設不斷加強……
在東區,形成了全民參與、全域覆蓋的科普工作格局。
近年來,東區積極利用市、區兩級共用科普資源,組織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在各中小學、社區流動開展科普教育。
在不斷拓展科普資源的過程中,東區樹立大科普理念,積極探索社會辦科普的新路徑,為社會力量興建科普設施、興辦科普事業提供有利條件。各街道(鎮)主動與轄區企事業單位對接,採取捐資、出資、合作等方式,籌集科普資金,改善本轄區科普設施。各街道(鎮)建立更新科普宣傳欄110余處。各中小學在科協的協調配合下,與科普教育基地、圖書館、企業經營場所建立合作關係,通過科普資源共用、共建科普展教資源等方式,共同推動科普活動開展。
圍繞科普示範體系建設,東區在各級科協、科普工作者、科技人員及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通過資訊引導、政策扶持,普及推廣,東區科普工作形成了城區以學校和社區為主陣地、農村以專業合作社為支撐的科普示範體系,並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
科普力量不斷壯大,傳播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為東區科普工作不斷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廣大居民在感受和實踐中,不斷體會到科普帶來的趣味和實惠。(文/陶泓霖 圖/何金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