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舀”出500萬!鹽邊縣庫區“垃圾場”變良田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29 14:23:17 編輯:李鳳 點擊:
一隻船、一雙槳、一條板凳、一張網,船行庫區,坐在小板凳上,手握網兜,哪有漂浮物、有白色垃圾,船就劃到哪,張開網兜一舀,垃圾裝在船上,靠岸統一處理。
8月23日,在鹽邊縣北部,見到一幕如寫意畫般的場景,這是生活在鹽邊二灘庫區的惠民鎮銀河村村民們,自發做的“功課”。
河湖長制推行數年,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引導、組織下,鹽邊二灘庫區沿線村莊自覺走進了“庫區水域如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考場,靠水吃水的村民自主答好“必答題”。
回水區積滿數百噸垃圾
1200畝消落區土地成為垃圾堆放場
103平方公里煙波浩渺、高峽平湖的二灘庫區,有眾多的回水灣,最大的回水灣區在惠民鎮新林村、銀河村以及漁門鎮獅子堡村,約4平方公里區域、長約15公里,這裡的地形像一把巨型的“鉗子”,“鉗嘴”是發源自雲南省華坪縣船房、塘坊等鄉鎮的烏木河;“鉗腮”是新林村善林組、銀灣村綠圓組;“手柄”則在銀灣村新灣子組至漁門鎮獅子堡村,與庫區主水域相連。
銀河村持續數年的“舀”垃圾
多年來,這樣的地形導致每年汛期至枯水期,這處二灘庫區最大的回水灣,成了“垃圾堆放場”。
7月、8月,汛期水位上漲,烏木河上游爆發的山洪,裹挾大量枯枝敗葉、白色垃圾直接衝入,二灘主庫區的水流經過“手柄”倒灌進來,在兩股水的擠壓下,回水區積納了大量漂浮物,“汛期幾乎全是漂浮物,估計有幾百噸,甚至還有上游漂來的死家畜”,家住“手柄”位置的銀河村新灣子組村民韓遠中表示,10月份後,水位消退,回水區又成了被打破的“泔水缸”。水退了,所有的漂浮物全部沉積在露出的消落區土地上,尤其是綠圓組寬達500米、約1200多畝開闊地帶,原本是銀河村種西瓜最好的地段,卻成了垃圾堆放場,河風一吹,腐敗難聞的臭味滿村飄散。
從經濟賬算生態賬
每年“舀”出500多萬元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後,鹽邊縣迅速制定《河(湖)長制部門聯合執法》制度,縣級14個部門高效推進涉河(湖)問題整改,重拳打擊各類涉河(湖)違法行為,並派出工作組,前往跨省鄰縣對接生態環境聯合整治工作,庫區沿線的惠民、漁門、永興、國勝等鄉鎮每年多次組織百人以上規模的庫區漂浮物、白色垃圾清理行動,實現了庫區水域環境從“有人管”到“管得住”,再到“管得好”的過程。
“管得好”最直接有效的成果是經濟效益升得快。
“我們這裡是河灘沙土,最適合種西瓜,前幾年,政府清理庫區環境,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銀河村綠圓組西瓜種植戶熊超説,原先每年在自家消落區土地種西瓜前,要花好幾天時間清理地面的漂浮物、垃圾。西瓜種上了,還要打藥施肥,減少病蟲害和土地板結。近兩年,沉澱庫區的地面垃圾基本消失,消落區土壤墑情逐年改善,打藥施肥的成本大幅降低,西瓜完全是生態生長,産量與原先相比,每畝多産3000斤以上,他家9畝地西瓜收益年年都能超過10萬元。
曾經漂浮物、白色垃圾堆積的綠圓組消落區土地已成良田
其實,最近幾年,銀河村的村民們都在算著一筆賬,以前每年大約半年時間的消落區土地,僅夠種一季西瓜,2月育苗、3月栽種、5月采收,6月、7月進入汛期。庫區環境改善後,村裏種植戶在每年4月份西瓜坐果時,成功套種飼料玉米,由原先的種一季增加為種兩季。以今年西瓜種植規模較大的綠圓組為例,1200畝土地,西瓜增産360萬斤、飼料玉米每畝産量1000斤,按均價計算,多增加收入540萬元。
“這增加的500多萬,是村民們‘舀’出來的,”作為村級河長,村支書劉萬成説,3年前,村裏不光算清了經濟賬,也算清了生態賬,全村辦了證的28隻自用鐵皮船,全部下河,在村管11公里庫區河段“舀”垃圾,8、9、10三個月,每個月2—3次。
有了“水上垃圾清運車”
不光增産了西瓜,還引來了白鷺
如今回水區水面清澈
在二灘庫區,住在水邊的村民家為方便出行,都有鐵皮船,漁門、惠民、永興、國勝等鄉鎮的10多個庫區村,約有1500隻辦證編號的鐵皮船,僅漁門鎮就有912隻,相當於陸地上的摩托車,因此村民們把鐵皮船稱作“水上摩托”。
與銀河村的鐵皮船一樣,各村的“水上摩托”,在村民自覺的環保意識中,均成了“水上垃圾清運車”,與陸地垃圾集中清運網路,共同形成了一個生態保護系統,在鄉村振興的農村環境治理中發揮作用。
銀河村從庫區“舀”出的垃圾,進行了分類處理,塑膠材質的,集中回收當廢品賣,不能回收的,全部投放至沿線固定投放點,由北部地區鄉鎮生活垃圾收運中心統一清運。除了“舀”垃圾,村民們還紛紛當起了環境勸導員,對進出村莊、庫區的遊客、垂釣者進行宣講勸導,要求按照村規民約,不亂扔生活垃圾,從源頭上控制垃圾。
生態環境變好後的直接和間接收益,讓村民們喜上眉梢。8月23日上午10點,新灣子組村民李文瓊坐在自家院裏,一邊分類處理剛“舀”上岸的少許垃圾,一邊説,如今垃圾越來越少了,前兩年,“舀”一次,要裝一船;如今,“舀”一次,一個口袋就裝下了。環境好了,不光西瓜增産,每年入秋後,株木灣大橋兩邊的回水區,還有從外面飛來過冬的白鷺,“有好幾群,看著讓人心裏舒服。”(鹽邊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