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山建設全過程,攀枝花市西區從實際情況出發,運用“多點控線、線連成面、多措並舉”等方式,全力推進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穩步向前。
“你看這些小樹苗,都是之前種植的樹結了種子掉下去自己長出來的。”走進攀枝花市金凱達貿易有限公司龍洞石灰石礦山復墾還林區域,兩米高的銀合歡樹結滿籽實迎風而立,一株株三角梅花團錦簇。金凱達公司保衛部部長兼龍洞石灰石礦山復墾領導小組組長王富華一邊查看銀合歡樹的長勢一邊介紹道,這個片區的銀合歡樹是三年前種植的,現在長勢良好,已經開始自主繁育了。眼前的成效來之不易,因為開採後的礦山跡地十分貧瘠,完全不適合植被生長,想要復墾還林出成效,首先要徹底清除或覆蓋礦山石灰石開採遺留的廢料渣源,然後在貧瘠荒涼、堅硬岩石的預留臺階上實施全覆蓋覆土工作,土壤厚度要在60公分以上才能進行苗木種植。
守護好綠水青山,就能做大金山銀山。為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還林,減少因石灰石開採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金凱達公司按照西區“攀西工業強區”“山水靈秀新城”建設目標,立足西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同守”、綠色崛起與綠色富民“成果並收”的發展方案,從2019年開始,對龍洞石灰石礦山實行全面復墾,採取邊開採邊復墾“雙輪”驅動,為西區“靈秀新城”添綠上色。
為此,該公司制定了詳細的治理方案,成立復墾專項小組,自主培育銀合歡、三角梅、虎刺梅等10余種耐旱樹苗,用挖掘機、裝載機等裝運有機土上萬噸進行覆土,實行旱天挖坑、雨季植樹。為確保復墾還林樹苗的成活率,修建了100立方米的應急蓄水池,利用灑水車,動用2000多個臺班,進行抗旱保苗。為了能順利上山工作,斥資400多萬元按國家二級公路標準對2.6公里的上山公路進行硬化,確保復墾還林工作的常態化和持續性。
通過三年的努力,目前該公司已對三大採坪臺階,約90畝開採後的預留臺階區域進行了土壤改造,填進堆土6萬平方米,種植7000余株銀合歡樹苗、300余株三角梅等植被。現在,開採過的預留臺階上有了勃勃生機的綠意,呈現出“以産興綠、以産保綠、産綠共存”的新景象。
金凱達公司的礦山復墾還林新景象僅是西區深化綠色礦山建設的成效之一。“十四五”時期,綠色是西區礦業發展的主旋律。西區將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的科學理念,聚焦“減量化、集約化、生態化”九字方針,全力推進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同時,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實現礦産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同步提升,努力把青山做得更美,金山做得更大,讓綠色與發展共舞,讓礦業與繁榮相伴。(溫繼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