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阿署達村:從“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的鄉村振興之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7-26 14:47:17 編輯:李鳳 點擊:
近年來,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堅持黨建引領,發揮“三個作用”,強化組織引領能力;完善“三項機制”,強化透明度促發展;深耕“三大經濟”,強化産業支撐能力,以“三個三”力促鄉村振興,慢慢地從“醜小鴨”蛻變成“白天鵝”, 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四川十佳産業興旺村”等多項榮譽稱號,2021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492萬元。
發揮“三個作用” 強化組織引領能力
阿署達村返鄉農民工、致富帶頭人入黨宣誓
2015年,阿署達村大量土地被徵用,致使一部分村民拿著徵地補償款無所事事,另一部分天天盼著當失地農民,村幹部無心於經濟發展,村民們一盤散沙。當年12月,村黨支部被評為軟弱渙散村黨組織。
痛定思痛,阿署達村確定新形勢下的新目標,將建好黨組織作為“第一抓手”,凝聚人心,發展經濟,力爭實現從“有女莫嫁阿署達”到“人人羨慕阿署達”。
摘掉“帽子”築堡壘。抓住“兩委”換屆調人、調事、調心,班子成員平均年齡降低至35.2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升至70%,年富力強的新班子率先探路“陽光”文章,一鼓作氣成立了註冊資金2000余萬元、由村集體全面控股的金瑪締康養旅遊服務有限公司,以共同發展凝心聚力,一舉摘掉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的“帽子”。
舉好“旗子”作表率。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為破除村民等靠要、不敢投的思想,40余名黨員率先出資入股,並自發挨家挨戶説政策、解疑慮,發動全村1800余人全員入股,平均股金達3000元。
用活“才子”強示範。堅持“吸引+回引”,公開招錄公共服務中心人員8名、後備幹部4名,從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中培養黨員和村幹部8名,一支以“海歸”青年黨員鮑進芝、芒果種植大戶余國富等為代表的本土人才隊伍不僅建活了集體經濟,也帶動了一大批村民融入全村發展大局。
完善“三項機制” 強化透明度促發展
阿署達村第十一屆村委會選舉大會
2021年3月,阿署達村完成村支“兩委”換屆選舉,順利實現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一肩挑”。阿署達村將制度建設作為“關鍵一招”,有效預防“一肩挑”後專權、獨斷、不透明等風險,保證集體經濟姓“公”不姓“私”。
讓管理機制順起來。建立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委員會為議事決策機構、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機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為工作機構的“三委一中心”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順利實現村書記、主任、集體經濟組織法人“一肩挑”,確保黨組織領導下的各類組織運作有序。
讓地企共建聯起來。圍繞阿署達尾礦庫覆土、花海打造等重大項目,與攀鋼礦業公司、攀枝花機場等大企業聯建,協調勞務運輸、物業管理等事務由集體經濟組織實施,進一步拓寬發展路徑。
讓風險防控嚴起來。制定議事規則、坐班制、“三資”監管制度、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細則等7項工作制度,實行集體經濟組織每月向村黨組織、每半年向黨員和村民代表、每年向全體村民公開財政收支和運作情況制度,確保屬於老百姓的每一分錢都揣進老百姓的衣兜裏。
深耕“三大經濟” 強化産業支撐能力
遊客在星空露營地參加篝火晚會
近年來,阿署達村堅持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將理清思路、因地制宜作為發展可持續的“重要一環”,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不斷前行。
深耕康養旅遊經濟。依託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採取“集體經濟+康養公司”模式,投入近1000萬元打造起故事裏康養酒店,發展康養旅遊和會務經濟。
深耕民俗文化經濟。深挖全村80%以上人口為彝族這一特點,建設彝族文化博物館,通過舉辦打跳舞、研學活動等,吸引人氣。整合村民手中閒置安置房資源,打造特色民宿8套。
深耕戶外拓展經濟。瞄準戶外拓展市場空白機遇,採取村民籌建、實力企業投資、集體運營管理模式,打造起佔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的星空露營地,涵蓋農事採摘、房車露營、叢林越野等業態,逐步成為市民近郊“網紅打卡地”。
下一步,阿署達村將持續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利用“山海湖”優勢資源,擴大經營規模、打造特色産業,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康養旅遊營收突破1億元,打造“億元新村”。(攀枝花市東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