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東區:加裝電梯間裏的幸福時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7-06 14:58:50 編輯:李鳳 點擊:
7月4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在攀枝花市東區大渡口街道光明社區益傑巷3號4棟,張元樸和老伴李智明、鄰居王玉春等人坐在一單元六樓的電梯廊橋間閒聊,身邊的綠植生機盎然。
“這樣的天氣真好,不熱不燥。”“是啊,要是在老家,我還不習慣了呢。去年回去了一次,都感到不習慣了。”“在一個地方久了,就長根了,想挪都挪不動了。”“是啊,芒果又出來了,找個時間給老家寄點去。”……幾個人海闊天空地閒談,通道間洋溢著歡聲笑語。“自從安上電梯,大家的煩惱少了,串門聊天的時間就多了。”張元樸笑著説。
張元樸今年76歲,是渡口商場的退休職工。1964年,18歲的張元樸響應支援三線建設的號召主動報名,來到當時的渡口市,在第11號信箱附8號(渡口商場前身)工作。她所在商店當時就設在兩間席棚子裏,貨櫃貨架是幾塊木板搭起來的,住的地方是農民騰出來的土墻房,沒有任何傢具,只能用木板搭通鋪,幾平方米的一間屋住10來個人。“在地上睡久了,大家都喊腰疼。”張元樸説,她就從那個時候落下腰疼的老毛病。那個時候,渡口的第一座吊橋都沒有修好,她們還得坐渡船過江,去礦區和鄉村送貨。“我們一起來的有兩個人,我在大渡口,他在大寶鼎。原來説好支援兩年,大概他所處的條件更艱苦,不到兩年就離開了。”張元樸説,她堅持著就紮下根來了。
1967年,經人介紹,張元樸和在501電廠工作的李智明相識相愛,組成了家庭。現年81歲的李智明祖籍湖南郴州,曾是村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農家娃,畢業後在北京石景山電廠工作,也是主動報名參加支援三線建設的。有道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兩個來自不同地方相隔數千里的人便在渡口這個地方相遇了。10多年後,曾有政策允許他們返回原來的單位,但考慮到家在這裡、孩子也在這裡,就像兩株樹已經長出長長的根須,並相互糾纏在一起,開枝散葉,再也分不開,再也搬不走。
1998年,他們住進益傑巷3號4棟的福利房,本來分在1樓,但有些住戶因家庭成員的身體原因不願意爬樓,他們便爽快地讓出來,結果又從4樓讓到6樓。那個時候,爬樓梯對於他們來説,根本不是事。隨著女兒們成家,孫輩們逐漸長大,他們終於發現爬樓越來越力不從心。年輕時睡地鋪落下的腰疼不時折騰著張元樸,而李智明也因患病,身體越發虛弱。“他生病的時候,還多虧鄰居們幫忙,我是沒辦法一個人把他背下樓的。”張元樸感慨地説。
2020年10月,他們聽説鄰近的老熊井小區一棟9層高的樓房加裝了電梯,張元樸、王玉春和幾個鄰居特地去參觀了,回來便和樓棟鄰居們商議加裝電梯。張元樸、王玉春等人提出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將成為老人。”家住二單位6樓的周先生説,他于1977年和母親遷家來到攀枝花,在父親所在電力單位的叔叔阿姨們照拂下成長。在這棟樓、這個小區,不少年長的住戶便是他小時候就熟悉的長輩。“所以,鄰里之間很親密,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很高。”周先生説,樓棟裏老人多,很多人的子女又都不在身邊。遠親不如近鄰,遇到有人生病等意外情況,都是鄰里之間互相幫助解決。有一次,王玉春的愛人蔣紹祥中風,就是他們幾個年輕人張羅著送醫院的。
加裝電梯從提議籌備到正式施工,歷經將近1年的時間。期間,不用電梯的一樓、二樓住戶給予了善意的理解支援。特別是一單元一樓,他們還記著張元樸曾經讓樓的情誼。2021年8月,電梯加裝開始施工,年底竣工投用。
電梯加裝起來後,有的居民在連接電梯的廊橋兩邊擺上綠植,有的還擺上小茶几、小書架、小躺椅等,閒暇時可以品茶、看書、賞花,和鄰居、朋友聊天,享受愜意小時光。他們曾經義無反顧背井離鄉來到攀枝花,把人生最好的時光獻給這片土地。現在,他們與攀枝花相守相伴、不離不棄。
“增設電梯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就是不要讓這些為攀枝花開發建設作出貢獻的老一輩既爬坡上坎,還爬梯上樓。”周先生説。(攀枝花市東區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