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平凡的英雄!

——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戰“疫”記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28 12:40:45 編輯:李鳳 點擊:
三年來,新冠疫情在各個城市依次“上演”,“武漢疫情”“上海疫情”“成都疫情”……只有當自己身臨其境,才知其中的“艱辛”。9月10日淩晨1點40分,當“所有員工迅速收拾行李,返回醫院待命”的指令下達,內江市東興區人民醫院便成了“主角”,處在了疫情的中心。儘管已經有無數次演練,做好了各種預案,當疫情來勢洶洶,還是有些措手不及。
集結號吹響
9月10日淩晨1點40分,“全院所有職工,迅速收拾行李回醫院待命”,對於醫務人員,都知道這則通知意味著什麼,老百姓需要“白衣戰士”出征的時候到了,750名職工,告別家中老幼,或是將孩子託付給親友、鄰居,收拾好行李,邁出家門。此時的城區,靜悄悄,沒有計程車,他們便拖著行李步行到了醫院,有的在病房、有的在辦公室,有的在醫院安排的集中住宿區域,這一住就是20余天。
10日上午8點,第一支22人應急隊伍出發!
上午10點,第二支10人應急隊伍出發!
下午6點,第三支19人應急隊伍出發!
要人、要人、要人……核酸採樣點、核酸實驗室、隔離點紛紛告急!原本就有80人支援外地,此時人員抽調已是捉襟見肘,怎麼辦?
“合併病區,騰出人手全力抗疫”,9月10日上午,將康復科、腫瘤科併入其他科室,騰空三住院樓,一聲令下,所有非值班人員全部趕往三住院樓,協助搬家,轉運病人,僅用兩個小時便完成了整棟樓的騰空任務。人手還是不夠,10號下午又將五官科合併,還是不夠,11日,又將普外二科、消化內科合併,在疫情最吃緊的階段,合併了7個臨床病區抽調有近400名醫務人員直接參與核酸採樣、核酸檢測、流調、標本轉運、隔離點的工作,還有行政後勤的近30人承擔值守卡點、準備物資、搬運物資、後勤保障等工作,沒有一人是閒人。陳素碧、陳永群、郭龍英等幾名接近退休年齡的高年資護士還奮戰在應急、核酸轉運、核酸採樣的一線。
9月15日淩晨兩點,突然接到中高風險區1.7萬人的採樣任務,而物資還沒有準備好,為了讓剛剛結束採樣的“大白”們多休息一會兒,院辦叫醒了住在三樓的職能科室人員,院辦、人事、醫務、護理、科教、財務、院感等科室20余人和保潔十余人,紛紛來到三號門通道做採樣管前處理,貼條碼、套袋、分裝,為採樣隊提供了足夠的採樣物資。
採樣隊
73人的外援採樣隊,9月1日就外派支援,11號結束外援任務回到內江,還沒有來得及休整便投入到市中區的抗疫工作中,承擔中高風險區的採樣工作,生活物資缺乏,工作時間長、任務重,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大白”們身體狀況頻出:便秘、腹瀉、痔瘡、過敏、尿路感染……在得到隊長唐建和祝家希的求助資訊後,醫院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將物資和藥品送到了隊員手中。12日晚,其中一支小分隊住的酒店因為被劃為高風險區,有家不能回,深夜十二點的他們還坐在街頭。至今,他們仍然奮戰在市中區疫情防控的最前線。自他們出征以來,完成採樣22.6萬人次,其中一半屬於中高風險區人群。
應急採樣隊
從最開始的20人增加到120人只用了兩天時間,全天24小時待命,每天外派在全區各街道、各鄉鎮應急。應急3組的20名隊員,9月13日晚12時剛過,接到任務到白合鎮蘇家村入戶採樣,蘇家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道路狀況欠佳,加之又是深夜,需要採樣的住戶分散,有幾戶人家車輛不能到達,在陌生的鄉村,漆黑的小路,只有手電筒微弱的光線,“大白”們穿著防護服,堰塘邊,小河上,過田坎、走山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完成任務回到城區已經是14日早上六點。而這樣的情況,那幾天幾乎每晚都在上演,應急隊任務急,為了搶時間,駕駛員都是快速地賓士在蜿蜒的鄉村公路上,好些隊員任務一結束,打開車門,蹲在地上狂吐。
應急隊的工作除了急,還有重,9月12日晚,護理部遊梅帶領13人小組到高風險小區入戶採樣,從晚上七點直到第二天淩晨四點,單人單管採樣7200管。同樣是12日晚,陳敏花帶領的10人小組到另一高風險小區入戶採樣,從晚上十點到次日淩晨五點,入戶採樣800余管,近2000人。
核酸轉運隊
22人的轉運隊伍,主要在行後、職能科室抽調,每天穿梭在城區,把“大白”們採集的標本運送到相應的試驗室,這是一支團結也充滿活力的隊伍,轉運標本20.5萬管。他們互幫互助,工作之餘,互相逗樂,一起期待解除靜態以後的幸福生活。
核酸實驗室
東興區人民醫院檢驗科29人,承擔了兩個核酸實驗室任務,院本部檢驗科在抽調大量人員支援成都和新江實驗室,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科主任楊智帶領團隊不分白晝連軸轉,突發疫情期間完成了4.8萬管的處理任務。區級核酸實驗室新江核酸實驗室8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醫院檢驗科副主任史運林就吃住都在這裡。8月底首輪全員核酸,連續三天,新江核酸實驗室完成了幾乎全區的標本檢測任務。
“9.8”疫情襲來,再次檢驗實驗室的運轉能力,每天全負荷運轉,連軸轉,平均每天2萬管的處理量,最多的一天2.8萬管,累計完成28.2萬管的檢測任務。28.2萬,在外人看來只是一個數字,也會認為都是上機處理,很簡單,實際上每一管樣本到實驗室都要經歷“簽收-拆雙層密封包裝袋-條碼錄入編號-提取核酸-配製試劑-加樣-上機檢測(1-2小時)-讀取結果-分析結果-審核結果-上傳”等近十個環節,而上機前的幾個環節都需要一步一步純手工完成,幾千次的機械動作,拆包裝袋可以拆到“吐”,掃條碼、提取核酸、加樣……一個班下來手都抬不起來。為了讓核酸檢測結果儘快送達每個人手中,史運林和她的團隊夜以繼日。在連續數日加班,又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9月12日淩晨兩點史運林體力不支暈倒在工作崗位,經治療甦醒後,早上八點她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院內留守組
疫情期間,在院病人仍有近300,發熱門診和急診科的應診量都明顯高於平常,在抽調大量人員外出抗疫後,負責院內基本運轉的300余名醫護人員工作量是平時的數倍,他們恪盡職守,吃住在科室、在病房,守護了院內平安。
 大家的辛苦沒有白費,從18日起,好消息陸續發佈,新增明顯下降、部分區域解除靜默、社會面零新增……在23日下午的職能部門會議上,院長黃毅動情地説:“我們一起經歷了13天的辛苦抗疫,全體員工的團結、奉獻精神讓我感動,讓我淚流滿面!由衷地感謝你們!你們是最可愛的人,是平凡的英雄!”(唐英 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