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江市市中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人群中的逆行者,他們向人們“相反”的方向堅定地走下去,只為保他人平安;他們穿梭在疫情防控的各個角落,只為護他人週全。醫護工作者、社區人員、志願者、公安幹警……雖然他們身份不同、工作職責不同、年齡不同,但此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疫工作者。他們都是平凡的一群人,卻做著不平凡的每一件事。
一
“你們現在在哪個門?好的好的,我馬上來接你們。”
9月12日,牌樓社區的網格員劉蘭平早早地就來到了工作崗位,統籌安排核酸檢測相關事宜。在把醫護人員送到小區內的三個點位後,劉蘭平又馬不停蹄地帶上部分志願者挨家挨戶地通知做核酸。除了正常工作的開展外,在面對小區內個別因居家情緒受到影響的老年居民時,她又變成了“知心大姐”,耐心地對他們進行開導。每天,劉蘭平都在小區內跑上跑下,事無巨細地帶頭處理工作。“雖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我們都不怕,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安心居家,減少志願者們不必要的工作量。”
上午9點30分,志願者杜大姐才抽出時間吃個早餐,一個雞蛋一瓶奶,簡簡單單就是一頓。她是小區的物業人員,同時也是小區自發組織報名的志願者。小區目前不能出去採買物品,她每天都要在業主群裏收集資訊,然後再一條條記錄下來,交由志願者為大家採買。“購買食物還好,有時候住戶需要一些藥品才是最棘手的,可能要跑幾個藥店才能買得到。”
“你們這裡有幾管了?”收取核酸樣本的尹紅梅,是六醫院臨江分院的一名護士,她今天主要負責臨江小區核酸樣本的收送工作。“我每個點位都要去,取到樣本後就送到指定地點,由他們送到檢測機構去。”尹紅梅一邊説著,一邊手不停地做著記錄,並把一管管核酸檢測樣本妥善地放進箱子裏。收取完之後,她又步履匆匆地趕往下一個檢測點。
二
9月12日,在文英街鑫隆公司停車場點位卡口,有一名來自內江二中高一14班的小女孩馬歆玥,見到她時,她穿著“紅馬甲”正在給進入該卡口的車輛、人員噴灑消毒液,引導她們掃描場所碼。據了解,她家住在文英街199號人才公寓裏面,因為其母親被封控在了東興區,她獨自被封控在了市中區。經過母親同意,她就地轉為了志願者。 “雖然我還是一名學生,但是我的家鄉‘生病了’,我想儘自己的一份薄力,希望我的家鄉快點好起來。”
中午12點半,在文英街鑫隆公司停車場裏面,區應急局工作人員還未吃飯,且正在為前來領取帳篷等應急物資的單位、街道分發物資。
據了解,截至9月12日13時,區應急局分別向12個鎮街調配帳篷297頂、行軍床186張、棉被10床,向9個區級部門調帳篷11頂、行軍床80張,為保障當前疫情防控需求,9月12日緊急採購了帳篷400頂、行軍床800張、棉被800床。
三
“請大家根據安排,有序下樓進行核酸檢測,注意保持一米間距。”這是志願者蔡曉紅這些天説得最多的一句話。蔡曉紅本是淩家鎮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當自己所在小區疫情形勢變得嚴峻的時候,她就主動請纓,要求參加所在轄區的疫情防控。“我覺得在卡口執勤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大家都很配合我的工作,每當聽到有人對我説辛苦了的時候,我感到非常欣慰與自豪。”全區核酸檢測時,她是引導員;敲門掃樓行動時,她是“清掃員”;小區卡口值守時,她是“守門員”…… 蔡曉紅堅信,疫情面前,只要大家站出來、衝在前、豁出去,就能匯聚起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市中區群眾積極配合,自覺掃碼、佩戴口罩、保持間隔,有序排隊;醫務人員取管、消毒、採樣、封存……有條不紊,採樣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志願者,忙著維持現場秩序、核查資訊,解答疑問,各流程高效運轉。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新時代,英雄不再是“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將軍的專屬詞彙,而是所有挺身而出“顧大家舍小家,國家安心才安”的戰“疫”人的代名詞。
“天使白”“守護藍”“志願紅”繪就疫情防控最美色彩,他們挺身而出、逆向而行,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抗疫圖”。(段丹 楊舟 門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