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的段小兵用網勺舀起名叫“貴妃”的觀賞魚,觀察一番後露出滿意的笑容。
2017年,段小兵返鄉。去年年底,從事電商工作的好友根據網上市場狀況,建議段小兵養殖觀賞魚。段小兵擔心養觀賞魚風險大,有些遲疑。
朋友告訴他:“從所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看,觀賞魚,看起來很貴,但實際養起來並不難。你放心養殖,不管多少我都能在網上賣出去。”段小兵雖有些忐忑,可想到好友能保證銷售,就開始嘗試。
段小兵利用之前種植木瓜撂下的一塊地,搭建大棚,建造養魚池。最開始大棚搭建過高,棚內溫度低,觀賞魚出現了異常現象;他又將大棚密封起來,提高溫度,可棚內的氧氣不夠,魚苗出現了死亡現象。段小兵趕緊改造大棚,才避免了損失。
成魚算是活了,可魚卵卻孵不出魚苗。段小兵找來資料學習,在網上總結別人的經驗,又聯繫一些專業人士指導。原來這是水質不達標和水溫不穩定所導致。段小兵因此改善水溫,用清潔衛生的水,採用恒溫模式,將水溫控制在觀賞魚最適宜的27℃到30℃之間,終於魚卵孵出了魚苗。
段小兵引進的品種有貴妃、干支、鐵面夾、龍籃等,這些都是顧客喜愛的品種。在挑選魚時,他對有浮頭表現、呼吸困難、皮膚充血脫鱗、魚鰭有破損的潛在病魚,一律不要;他還嚴格控制雌雄比例,儘量實現最大産魚量。
段小兵每天都要觀察魚的變化,看水有無異樣。對養殖密度、投料、換水、收蛋、出魚苗等每個環節,他都一絲不茍,做到精益求精。
魚池邊容易有蝸牛,段小兵每天清理一遍。60多個魚池清理下來,他手臂酸痛。當看到一群群魚兒游動起來,一切辛苦都隨之散去。
由於如今觀賞魚網路市場廣闊,筷子頭大的一對魚,就能賣到99元。僅半年時間,段小兵0.7畝面積的觀賞魚大棚,就收入5萬多元。這一成功讓他對養殖觀賞魚有了信心,目前正籌劃著擴大規模。(唐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