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江市市中區白烏魚的高光時刻?對廣大吃貨們來説,或許不是烏鱧“玉龍1號”成為四川省主持選育的首個水産新品種,而是白烏魚被推上餐桌,解鎖眾多的花式吃法,讓人垂涎欲滴。
生焗白烏魚、橄欖白烏魚、菊花白烏魚、砂鍋白烏魚、回鍋白烏魚……隨著白烏魚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餐飲店把白烏魚列為功能表中的“頭牌”,成為老饕們大快朵頤的美味佳肴。
曾摘得“中國烹飪大師”“特技烹飪師”“川菜大師”等榮譽稱號的內江資深烹飪大師李光前説:“白烏魚刺少,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在他看來,一個地域的餐飲,受地理、環境、氣候、物産、風俗影響,而逐漸形成自己的飲食文化和地方特色。內江地處沱江流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産富饒,為飲食烹飪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在李光前的掌勺下,菊花白烏魚宛如朵朵盛開的菊花,造型逼真,色澤鮮艷,散發出陣陣誘人的芳香。吃起來口感外酥裏嫩,酸甜爽口。“這道菜深受各地食客的喜愛,尤其是婦女及兒童。”李光前介紹,菊花白烏魚這道菜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難度,它集原料選擇、刀工處理、糊粉處理、火候掌握、油溫控制、調味勾芡等技巧為一體,能夠充分體現廚師的基本功。
同樣,在內江某餐廳的後廚,行政主廚鄧正波研發的幹燒白烏魚、杏香白烏魚等為代表白烏魚特色菜係深受吃貨們的喜愛。今年年初,鄧正波與多位同仁歷經3年完成了《內江水鮮風味》,該書介紹了60道內江傳統水鮮、新派水鮮的特色。其中,白烏魚系列就收入到書中。
除了城市餐飲店,鄉村農家樂也把白烏魚推上了餐桌。在內江市市中區朝陽鎮黃桷橋村村集體農莊“食有田”,就地取材的白烏魚系列特色菜品成為不少遊客慕名前來的原因。
小煎白烏魚,是用白烏魚背部肉質比較緊實的部位切成小塊兒,下鍋爆香後翻炒而成;沸騰烏魚花,是採用白烏魚腹部比較鮮嫩的部位切成魚花,焯水入鍋煮至沸騰即可出鍋,加入調料即可;烏魚湯,是將魚皮炸至酥脆,入燉鍋加豆腐等熬製。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餐廳目前還在繼續探索白烏魚新菜品。
內江市市中區作為中國白烏魚之鄉,菜肴只是白烏魚産業鏈的其中一環。隨著“農文旅”的融合發展,白烏魚的花式吃法將在內江各大小餐館處處開花,更多衍生的産品也將融入産業鏈環環緊扣,三産融合的發展之路構築起白烏魚長長久久的未來。(羅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