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一門藝術,在葉脈上繪畫更是一門絕活。在資中,就流傳著這樣一門古老技藝——葉脈畫。
資中為孔子之師萇弘故里,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和武廟、羅泉鹽神廟、重龍山摩崖造像,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羅泉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資中中型杖頭木偶戲等,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資中自古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藝術氛圍濃厚,葉脈畫便是其中一絕。
葉脈畫雙虎同福
關於葉脈畫的起源
葉脈畫起源於東漢時期的貝葉經、貝葉佛像畫,是用菩提樹的樹葉製作成葉脈來畫佛像的一種特有東方繪畫藝術。梁武帝天監元年(西元502年),僧人智藥三藏大師從西竺國(印度)帶回菩提樹,並親手種植于廣州王園寺(光孝寺)。其葉似柔桑而大圓,“寺僧採之、浣濯去滓、除去葉肉、留有葉脈、用以畫佛、持贈賓客”。葉脈畫開始流傳各大寺廟,這是中國最早的葉脈畫。
葉脈畫在資中民間的傳承發展
清後期,資中清涼寺廟裏的和尚善於繪製菩提葉脈畫,資中畫家孫文光自幼拜清涼寺和尚幺師爺學習佛像繪畫和經文書寫,接觸到葉脈畫。為了找到最適合的樹葉來製作葉脈,他尋訪植物專家學者、還到廣東寺廟學習傳統菩提樹葉製作方法,走遍了半個中國,將採集的樹葉在碳酸鈉水液中浸泡變質後,去除葉肉,最後得到一張張薄如蟬翼的優質葉脈。
資中葉脈畫傳承人孫好平正在精選葉片
資中葉脈畫傳承人孫好平夫婦及其妹妹孫蘭、女兒孫源等,繼承並創新了傳統葉脈畫的製作和表現方法,在取材上,成功試驗出了用各種葉片來製作葉脈畫。表現手法也更加多樣,除了用線描手法表現傳統佛教題材外,還以油畫、水彩的方法塑造各種立體形象,運用中西結合的表現形式,豐富了葉脈畫的創作。其內容取材廣泛,形式多樣,既有諸佛菩薩、羅漢等古典神話人物,也有花鳥魚蟲和當代名人。
葉脈畫製作工藝
由於葉脈交錯、質地稀疏、不易上色烘染等,資中葉脈畫採用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用不變色的優質石色顏料、反覆多遍烘染,最後用泥金、金鉑粘貼等複雜手工製作,經三十多道工序,製作完成,具有薄如蟬翅、葉脈清晰、線條流暢、色彩古樸、作畫細微,久不變色的特點。
葉片上色
資中葉脈畫自1991年以來,多次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華百絕博覽會”“百絕群英會”“中國藝術節”、新加坡“春城洋溢華夏情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等國際國內大型活動,多次獲金獎、銀獎等。葉脈畫《紫竹觀音》收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大吉》《白馬王子》收藏于中國農業展覽館,先後被《人民日報》《解放軍畫報》《瞭望》等幾十家刊物特別介紹,被中央、省、市、縣電視臺等各級媒體專題報道。葉脈畫可以開發為禮品、紀念品、旅遊品等,具有傑出的歷史、文化、藝術及經濟價值。(供稿/資中縣委宣傳部 圖/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