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環霧籠凝春色,犬吠雞鳴唱古風。具有“千年龍鎮”之譽的資中縣羅泉鎮,曾因鹽而興、因鹽而繁。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土壤,不僅造就了羅泉的“鹽文化”,也孕育出了遠近聞名的“羅泉豆腐”。
羅泉鎮內有九宮、一寺、八廟、羅泉會議會址等名勝古跡,境內龍燈、牛兒燈聞名巴蜀。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羅泉鎮位於東經104°31′,北緯29°50′,幅員面積64.59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境內中性及弱鹼性土壤適宜大豆種植,泉水富含偏硅酸、鍶、鋅等人體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土壤孕育了優質羅泉大豆,品質獨特的“羅泉豆腐”也應運而生。
“羅泉豆腐製作技藝”源自西漢,隨鹽業而興,歷漢、三國、南北朝、經唐、宋、元、明、清,在歲月更替中不斷發展,至清朝達到頂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9年)客家人蕭鳳音來到羅泉,將所掌握的豆腐工藝與當地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羅泉豆腐製作技藝”,傳承至今已有十二代,三百多年曆史。
羅泉豆腐選用羅泉本地優質大豆,再用羅泉溶洞深層泉水浸泡,經手工石磨細細研磨,並使用當地鹽鹵點制而成。製作關鍵在於泡豆、煮漿、點漿的掌控。
泡豆:冬季浸泡18h-24h,夏天4h-8h,春秋季8h-18h,浸泡至大豆有彈性,無硬心。
煮漿:將豆漿溫度控制在90℃-100℃間,煮漿時間控制在15分鐘左右。要求煮好的漿上無沫,無漿味。
點漿:一是點漿溫度在75℃-85℃之間;二是控制豆漿PH值在6.5-7.0之間;三是使用的鹽鹵溶液與豆漿比例在1.2%左右。最後將豆腐壓制至水分含量≤90%。
羅泉豆腐具有細、白、嫩、綿四大特點,其烹飪方式多樣:油炸、豆腐幹、豆腐乳、豆腐包子均可,加以蔥、姜、蒜等輔料,大火熱鍋,小火溫煮,則可烹制出一道道具有羅泉地方特色的麻、辣、鮮、香的豆腐佳肴。
值得一提的是極受食客喜愛的羅泉豆腐包子,它又稱“懷胎豆腐”,在大小整齊的方塊兒豆腐中灌入肉餡兒,經高溫油炸而成,具有色澤金黃、外香裏嫩的特點。2021年,“羅泉豆腐包子”入選四川省天府旅遊美食候選名單。
2012年,羅泉豆腐獲批“中國地理標誌産品”;2012年至2020年,CCTV4《遠方的家》、央視《探索發現(羅泉豆腐甲天下)》《舌尖上的中國》先後對羅泉豆腐給予特別報道。2020年,羅泉豆腐榮登CCTV-1和CCTV-8熱播劇《月是故鄉明》。
羅泉豆腐隨鹽業而興,隨旅遊業的發展遠銷重慶、成都、隆昌等四面八方,其相關産業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2000余人,年産值6000萬,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經濟價值。
羅泉現有鮮豆腐作坊12家,豆腐製品作坊60家,相關豆腐飯館15家,傳承人群500余人,有效帶動農村産業結構的調整和食品包裝、運輸、旅遊業等相關産業的加速發展,促進羅泉農民增收和羅泉經濟社會的發展。
羅泉豆腐産業,已成為當地支柱産業。縣委縣政府及羅泉當地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提供政策、資金、技術支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進一步做大做強“羅泉豆腐”産業群。(資中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