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內江小夥用木板復刻太白樓”的話題在網路平臺上迅速走紅。千余塊木構件等比例精準復刻的技藝讓廣大網友嘆為觀止,紛紛表示“高手在民間”。與此同時,這位來自內江市東興區的手工“高手”王志明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自學成才 因熱愛製作上千件樣品
今年27歲的王志明,從小就對手工、美術感興趣。因為喜歡,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他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潛心鑽研、提升技藝。“手工看起來枯燥,但只要靜下心來,沉浸于其中,就很容易感受到那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快樂。”王志明説。
非專業出身、沒有師父教學,所以更需要下深功夫、反覆練習。在王志明看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手工藝品製作。
每次練習,他會通過照片或視頻仔細觀察了解素材的結構,一遍又一遍地在紙上臨摹設計草圖,堅持把平面變成立體的藝術,全力構思作品的3D造型。憑著熱愛的勁頭,一塊塊不起眼的木頭在他的一雙巧手中重獲“新生”,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
此次按照1:44復刻的太白樓是王志明的練習作之一。“經過實地考察、反覆測量,計算出相應零件,使用榫卯結構工藝,連接好梁與柱,再加上膠水不斷砌築完善,就造出了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微型太白樓。”據他介紹,對稱圖案、鏤空門窗、對聯文字等細節之處,也全部由其手工打造,整個作品花費了1個多月的時間完成。
“做成100件時,我還需要繼續摸索,但數量突破1000件時,我就徹底明白了其中的原理。”龍、馬、車輛、帆船、建築物……1年多的時間裏,王志明不僅完成了上千件手工藝品的製作,技藝更是突飛猛進。
白手起家 把興趣發展成終身事業
擺過地攤、賣過啤酒、當過快遞店老闆、經營著網店……年齡雖然不大,但王志明的經歷卻相當豐富。
2016年,王志明和雙胞胎哥哥王志鵬“搭夥”,毅然扎入“返鄉創業大軍”,決心靠奮鬥闖出屬於他們的一片天地。
擺地攤時,兄弟倆起早貪黑,專門去鄉鎮、景區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擺售木製工藝品。他先把哥哥送到第一個攤位,自己再到另一個地方擺攤,晚上收工後再匯合。為方便拉貨,他們買來一輛二手麵包車;他們到得比別人都早,只為佔一個擺攤的“有利”位置……兄弟倆全身心投入創業,在過年過節時放棄了所有社群活動。很快,不辭辛勞的他們就通過擺地攤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7年,兄弟倆用掙來的第一筆錢做起了快遞生意和啤酒銷售業務。他們既是老闆也是員工,既負責經營也負責配送。頭腦靈活的王志明放不下自己熱愛的木製工藝品,於是萌生了開網店的想法。也是這一年,一家銷售工藝品擺件的網店“出世”。
哥哥學習運營,弟弟負責設計和製作……2018年起,線上的生意開始走向正軌,王志明也逐漸放下了其他業務。“打開天貓,搜索‘行走天空旗艦店’,就可以看到我的作品……”時至今日,説起訂閱數突破1萬人的網店,王志明仍難掩興奮。
志向遠大 用作品為家鄉文化“代言”
成功復刻其他地區的建築文物後,從小在東興區長大的王志明不禁想到了位於圓頂山上的太白樓。動手之前,他利用無人機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拍攝記錄,深入研究“翼角舒展、出檐深遠、氣魄宏大、嚴整開朗”的盛唐建築風格和完善主樓、廊、亭等細節之處。
提及復刻太白樓的原因,王志明直言:“內江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同樣有著許多古建築和歷史文化遺産。我現在有足夠的設計和製作能力,理所應當為家鄉作貢獻!”而這,也是他成立四川明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初衷。
走進該公司,一間擺放著各式木製工藝品的房間引人注目。王志明指著其中的成品説:“如果可以辦展,讓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這樣既可以彰顯手工的藝術魅力,也能通過這些木製工藝品讓更多人認識內江,了解內江歷史文化。”
一方面,王志明努力提升製作工藝,立志復刻出更加精美的建築文物;另一方面,他積極對接文旅部門及相關行業,為辦展而深化交流合作——13頁、近5000字的古建築展覽館項目計劃書承載著他的理想,也印證了他的家鄉情懷。
事實上,用作品弘揚家鄉文化,復刻太白樓只是王志明的第一步。接下來,他計劃用木板復刻聖水寺、三元塔、西林寺等更多古建築,在發展事業的同時展示“甜城元素”,用實際行動和精美作品當好內江文化的“宣傳員”和“代言人”。(鄒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