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紮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各方面工作,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不斷推動全縣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6月8日,在資中縣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全縣宗教工作會議上,對於持續推進民族和睦、促進社會和諧工作,會議定下總基調。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資中縣常住少數民族戶籍人口3378人,涵蓋維吾爾族、藏族、羌族、回族、壯族等39個少數民族。
在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下,資中縣守正創新,推動民族工作“一基地一體系一品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建基地 示範引領促團結
坐落在資中縣濱江路與資子路交匯處的資中統戰陣地“同心樓”,飛檐微翹、古色古香的大樓讓人眼前一亮。“不忘初心、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凝聚人心”的“四心”定位展示著統戰人的使命擔當。
按照“一樓一站一走廊一廣場”總體佈局,資中縣于2020年打造集辦公、活動、教育于一體的統戰培訓教育、統戰工作創新實踐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心樓”,寓意全縣統一戰線、各民族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向同行,聯誼聯智聯動。
據了解,同心樓佔地1000平方米,為四層獨棟大樓。在這裡,正在打造的同心走廊已經挂上56個民族簡介,石榴籽同心聯絡總站、民族相關書籍等事關民族工作的元素佔據著同心樓的一部分。
在同心樓的基礎上,資中縣正在同步建設宣傳走廊、活動廣場、交流沙龍、休閒影院、工作總站五大“同心”功能區,創新打造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活動平臺和聯絡溝通服務平臺的綜合性基地。目前利用起來的功能區裏,能日均接待群眾約40人/次。
創體系 服務管理聯同城
“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象比喻。”資中縣統戰部民族宗教服務中心主任徐歡説道,借著石榴籽的生動寓意,資中縣探索“石榴籽聯絡站1+X”城市民族工作管理模式。
2018年,資中縣文廟社區建成全市首個石榴籽聯絡站,承擔起各民族居民團結、服務工作,“從我開始,聯絡站聯絡員與少數民族群眾進行‘一對一’結對,隨時掌握少數民族群眾動態資訊和檔案資訊,實現民族工作網格化、嵌入式管理服務。”文廟社區黨委書記、石榴籽同心聯絡站長劉充介紹。
每次走到轄區內的一家羊肉串燒烤店門口,老闆麥提尼亞孜都會熱情招呼劉充,“2018年成立聯絡站之前,他主要沿街推車販賣羊肉串,引來周邊居民不同程度的不理解。”在詳細了解麥提尼亞孜個人情況後,劉充“對症下藥”,一方面引導協助麥提尼亞孜坐商歸店,一邊加大對其周邊居民的民族政策宣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在聯絡站的努力下,如今,麥提尼亞孜不僅得到周邊居民的理解,更是在新商圈開了分店。劉充表示,“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後來的新疆民族群眾,也更加積極配合社區管理,這對民族團結、城市治理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經過幾年探索,聯絡站輻射周邊17個社區、25個村近千名少數民族群眾,成為資中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第一站”、來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登記“第一站”、城區各族群眾互動“第一站”。2019年,文廟社區更是獲得“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榮譽稱號。
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資中縣著力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區環境。聯絡站建成以來,累計接待2100余人次,提供諮詢服務3500余人次,協調處理“急難愁盼”問題120余個。
“我們也正在籌備新的聯絡站,希望通過搭建更多聯絡站這個載體,迭代升級聯絡站‘同城’體系,提升民族工作服務管理廣度和深度。”資中縣民宗局副局長饒蓉表示。
搭品牌 團結進步聚人心
近年來,為做好新形勢下城市民族工作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資中縣還在著力打造多元化的“結同心對”“搭同心臺”“架同心橋”“鋪同心路”“譜同心樂”五同心品牌,隨時掌握少數民族居民動態資訊,開展義診、維權、安全隱患排查、民族宣傳教育等活動,加強各族居民溝通交流,增進了解,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去年3月初,來資經商的新疆籍維吾爾族同胞克熱木·麥麥提等來到縣民宗局反映,開學在即,自己家2名適齡入學子女隨遷入學有困難。了解具體情況後,縣民宗相關領導立即聯繫縣教體局,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最終將兩名孩子就近安排入學。
看著孩子如期走進教室,克熱木·麥麥提緊緊握住縣民宗局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以擁抱表達感謝。“做好民族工作,就是要讓城市少數民族流動群眾進得來、留得住、融得進、過得好,讓各民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資中縣民宗局局長袁黎表示。
此外,為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資中縣還深入開展民族工作“大走訪、大調研、促團結、促發展”行動。通過訪民情、聽民意、解民難,全覆蓋、分階段、多層次摸清一線實情。截至目前,已走訪慰問少數民族家庭50余戶,收集民意38條,協調化解困難問題12個。(資中縣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