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洋芋上市後,就可以準備枇杷樹拉枝了,明年春天再套種大豆或花生,畝均産出就更高了。”峨邊彝族自治縣宜坪鄉黨委副書記韓平看著眼前成片的枇杷林,滿懷期待。
宜坪玉米—枇杷市級現代農業園區位於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宜坪鄉草坪村,在柯橋援峨工作隊的幫助下,當地將主導産業枇杷的種植面積做大了,還利用“枇杷+糧食”的糧經複合種植模式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村民收入。
精選主導産業 萬畝枇杷拓開“致富路”
宜坪枇杷,興于1999年的草坪村。這裡毗鄰神秘黑竹溝,依山傍水,土質、氣候、光照等自然條件利於枇杷種植,還能錯峰上市。草坪村已有3000畝,年産值2000余萬元,每畝凈利潤6000-7000元。
産業發展,要因勢利導。挂職峨邊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周建民介紹,小涼山山多地少,“農業難形成規模效益”。為高效統籌産業資源,做大主打産業,工作隊幫助當地建設了宜坪玉米—枇杷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全鄉枇杷種植面積已達8700畝。”韓平介紹,2021年開始,柯橋援峨工作隊、樂山市市中區援峨工作隊分別幫助當地擴種了2000余畝、1000畝枇杷。今年,園區開展低效林改造果林上山上坡、撂荒地整治糧食下地下田,加大符合條件的林地、荒地復墾,宜坪正向萬畝枇杷産業綜合體靠近。
如今,當地已形成以公司(專合社)+協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業産業發展“龍頭”,帶動“線下農業”提質增效的發展新模式,“宜坪枇杷”品牌已小有名氣。
“種得下賣得出” 消費幫扶助發展
八千多畝枇杷,平均畝産1200-1500斤,“供不應求!”韓平介紹,除了傳統銷售渠道,紹興市柯橋區、樂山市市中區援峨工作隊為宜坪建立起了直銷渠道。
自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柯橋援峨工作隊把消費幫扶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圍繞“種得下、管得好、賣得出、效益好”四個重點,利用“網際網路+”模式、借助“峨嶺雲邊”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農産品+直播帶貨”活動;在“政採雲鄉村振興館”平臺上架峨邊農特産品,鼓勵全區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購買等方式,帶動當地群眾每人平均增收近4000元,讓枇杷果已成為百姓致富生財的“黃金果”。
“消費幫扶只是手段,培育內生動力才是關鍵。”周建民介紹,工作隊正創新探索“企業+銀行+農民”的“訂單購銷”消費幫扶模式,即依託金融系統的精準扶貧貸款計劃,為企業提供消費幫扶信貸,支援企業與脫貧監測戶簽訂農産品採購協議。
周建民舉例,比如企業先與養豬的農戶簽訂10頭生豬採購協議並全額支付協商好的資金,農戶待生豬出欄時交貨。如果交貨時的市場價比簽訂協議時高企業還會補齊差價。“這樣不僅能預防出現農戶資金短缺的困境,還能降低‘豬週期’風險影響,還能讓他們對生活更有盼頭。”
今年以來,工作隊多次動員浙江雲舟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郵政儲蓄銀行紹興分行組成的雲舟幫扶考察團,來峨開展農副産品採購專項調研,企業與脫貧監測戶現場簽訂定每戶3000元的農産品採購協議,涉及蔬果、臘肉等。周建民表示,“訂單購銷”消費幫扶模式不僅能幫助脫貧監測戶拓寬銷售渠道,還能充分調動他們發展種養殖業的積極性,催生脫貧戶穩定增收、創造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
産村相融 爭創鄉村振興示範鄉
宜坪鄉地處峨邊“西大門”,東連國道、西連省道。便利的交通使得宜坪枇杷、白酒、蔬菜、臘肉香腸等特色産品遠近聞名,“每週一、三、五趕集日,鄉里的村民便會來到宜坪鄉的中心-宜坪村販賣自家的農特産。”
宜坪村沒有專門的銷售區,村民們只能在街道兩側擺放商品。但場鎮街道窄,每次趕集都會堵塞交通。“農産品展銷中心的投入使用,解決了這一問題,鄉村風貌也得到提升。”韓平介紹,中心1200平米,由柯橋援峨工作隊投入460萬元東西協作資金建成。
不僅如此,工作隊還投入了400萬元東西協作資金、引入浙江專業設計公司,在産村相融的理念下,融入當代鄉村在地文化、枇杷文創IP,對草坪村207戶人居進行統一改造,翻新屋頂、門窗、墻面、堆柴房以及部分庭院,外墻以枇杷色調、配以枇杷卡通人物形象延展設計,搭配當下熱門網路短語,“宜坪枇杷”村貌生動又形象。
系列農旅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當地的傳統活動——“草坪枇杷節”將升級改造。在工作隊幫助下,宜坪鄉正加快推進觀音山影視景觀、金珠草坪民宿、美酒桐花醇等項目及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旅遊服務、民宿、餐飲、休閒、垂釣、購物等功能,形成集避暑養生、農事體驗、觀光休閒、研學旅行為一體的鄉村遊樂融合綜合體。(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