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和基層治理關乎群眾生活幸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打造品質生活圈是基層治理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期盼的最直接回應。峨眉山市勝利街道創新實施“一區一策一主題”服務,以黨建引領、黨建聯建合力提升小區物業管理能力,築牢社會治理“堅強底座”,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社區的關懷,破解了老舊小區“事務無人管、企業不相干、群眾不滿意”等難題,徹底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構建出景觀小區、文明小區、舒心小區,繪就社會治理“幸福底色”。
黨建引領共商共議
5年換了4家物管的小區煩惱沒有了
位於峨眉山市勝利街道桑園社區的象城外灘小區,曾是基層治理的老大難。小區佔地14930平方米,238戶居民,綠地率34%。按理説,這樣的環境,小區居民住得應該很舒心。可小區在2011年建成,2012年成立了業委會,2013年成立小區黨支部後,幾年時間換了四家物管公司,小區管理差,綠植雜亂生長,基礎設施破損,垃圾無人清理,居民怨聲載道。然而如今走進象城外灘小區,卻發現小區裏乾淨整潔,居民們臉上露出舒暢笑容。
70歲的住戶徐安榮對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很有感慨,作為象城外灘小區最早的住戶之一,她説,因為物業費不高,加上小區住戶少,物業公司根本不細心管理,數年時間就讓象城外灘小區居住環境變得很差,住戶怨聲載道。現在,小區在桑園社區黨委的幫助下,和社區自己創辦的物業公司簽了合同,在小區打造“紅色物業”品牌。新物業一來,就先將小區破損的公共設施進行了維護,還給每棟樓設置了樓長和聯絡人,由社區和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負責,保證每一名小區業主的訴求都能得到專人受理。除此之外,結合象城外灘小區的實際情況,在桑園社區黨委的指導下,小區黨支部牽頭,聯合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以“法治”為著力點,在小區內打造“法治墻”,設免費法律顧問,為小區居民提供法律培訓、諮詢等,將小區打造成以“法治”為主題的紅色物業小區。積極開展各類便民活動,提供空調除菌清洗便民服務,每逢佳節還開展“情係端午”包粽子及送艾草、磨剪刀、義診、頸部按摩等便民惠民活動,提升小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2022年,象城外灘小區投訴率直線下降,居民滿意度98%以上,折射出“紅色物業”在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中的溫度。
“現在居民有什麼需要,找這棟樓的聯絡人就行了,他們會幫我們辦得‘巴巴適適’,群眾不跑腿或者少跑腿,方便多了。大家有啥想法也跟聯絡人提,所有建議都會及時得到回應,讓人感受到了尊重,增加了所有人的主人翁責任感,讓小區居民都願意參與到共建共治中來。”徐安榮説,現在住在象城外灘小區可幸福了。
探索推進“紅色物業”品牌,是勝利街道為象城外灘這樣的小型小區制定的治理措施,它通過社區牽頭,以“五社聯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的形式,搭建紅色管家網格化聯合管理平臺,並與轄區派出所、社區聯建單位完善共建流程和議事工作機制;在社區黨委引領下,建立了社區、小區支部、業委會、網格員、物業公司共同參與治理的“五位一體”多方協商管理機制,通過小區議事會、業主懇談會、線上線下需求調查等形式,第一時間處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建設社區黨建服務品牌,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為黨員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家門口”服務。黨建引領打造的“紅色物業”在基層治理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根針串起千條線
變了身份的老舊小區有了歸屬感
位於勝利街道白龍社區的清音路小區,遇到的情況又不一樣。這是一個國企轉型的老舊小區,1萬平方米麵積裏住了157戶居民,典型的地盤大、人員少,以前物業費有企業兜底,居民習慣了有什麼事情就找企業領導。
2018年改革後,小區交由居民自治。從甩手掌櫃變成事事都要自己做主,身份的轉變讓小區居民十分不適應,覺得“沒人管我們了”,對小區裏開展的任何事情都呈現出較大抵觸,所以即便是企業留下了工作人員指導居民對小區進行自主管理,整個小區依舊呈現出衰敗的跡象。
“我們曾找了一家物業公司進駐小區,但市場化物業服務供給主體基於人力、物力成本等方面考慮,無法提供較好的物業服務,最後形成了物業不願幹、居民不滿意的尷尬局面,不到一年時間,物業公司就撤走了,小區又陷入了無人管理的局面。”清音路小區黨支部書記周甍説。
得知清音路小區困境後,作為基層工作者和群眾的貼心人,白龍社區黨委帶著“白龍管家”來了,通過實施“白龍管家”暨黨建引領紅色物業治理項目幫助清音路小區走出困境。
“白龍管家”暨黨建引領紅色物業治理項目是第二批省級城鄉社區治理試點項目中峨眉山市勝利街道在白龍社區開展的試點項目,由白龍社區黨委牽頭,全面整合資源,構建“社工+服務企業+服務中心”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便民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社區治理及服務質效。
要取得居民的信任,白龍社區黨委首先幹了一件事,就是指導小區成立了黨支部,而取黨支部的名字就是一個發揚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案例。“清音路小區原身是302地質隊單位宿舍,居民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對小區裏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很深的感情,取名看起來是小事,但卻事關老百姓利益,必須廣泛聽取居民意見。”白龍社區黨委書記周玉梅説,一輪輪聽取各方意見後,最終決定保留302這個帶有特殊含義的數字,“小區居民聽説取名叫302小區黨支部後都非常高興,説仿佛又回到了過去的日子,這也讓社區和小區居民的心走近了,後續工作也好開展了。”
按照“利於管理,便於管理”的原則,白龍社區黨委指導小區黨支部把熱心小區治理、群眾威望較高的人員吸納進入支部班子,選準小區“領頭雁”選優配強支部班子。隨後,社區積極對接責任單位,開展共駐共建,完善了302小區黨支部陣地建設與氛圍營造,讓小區居民感受到了“重新有了組織,有了主心骨”。
同時,白龍社區結合清音路小區實際情況,主動對接峨眉山市住建部門,指導小區申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目前,峨眉山市住建部門已對清音路小區進行了現場勘測,計劃通過老舊小區的提升改造,解決該小區污水管網不暢、室內下水管道朽爛漏水、綠化雜亂蚊蟲滋生、飛線充電等百姓急難愁盼問題。
在新的物業公司進駐小區之前,結合小區裏老人較多的情況,“白龍管家”積極發揮作用,依託“白龍幫幫”“白龍管家”志願團隊,啟動“牽手夕陽”項目,在小區舉辦插花、包粽子、露天電影等活動,為清音路小區老年人提供健康諮詢、義務理髮、夏日送清涼等服務,增強他們在社區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白龍社區黨委書記周玉梅表示,下一步將通過302小區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凝聚力量,把黨員業務工作、日常生活與志願服務等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小區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參與小區發展治理。
除了桑園社區和白龍社區外,勝利街道其他社區也在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模式,按照“一區一策一主題”為居民謀幸福。接下來,峨眉山市勝利街道將堅持黨建引領“一核多元”小區治理模式,全力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四級黨組織體系,形成1+N的多方聯動格局,不斷提高社區治理的“深度”和“廣度”,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水準。(官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