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族地區支教到脫貧攻堅幫扶,再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樂山市金口河區每一所學校,每學期來自樂山市沙灣區各學校的學校管理能手、骨幹教師充實到小涼山彝族地區支教的隊伍。樂山市金口河區結對學校,為當地師生帶來了一堂堂精彩的公開課,並向貧困生贈送了學習用品。
“這不是第一次了。”樂山市沙灣區對口幫扶金口河區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工作隊推動下,沙灣區教育部門組織兩區學校結對,實施“一校兩地四統籌”一體化管理,投入資金提升辦學硬體軟體、開展線上線下教育教學學習培訓、派遣德智體美勞全學科支教教師幫扶,金口河區教育呈現辦學條件全過程提質、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學生天賦生機勃勃的喜人局面,初步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用和城鄉學校均衡發展。
硬體軟體全方位升級,助力辦學條件上檔升位
多功能教室裏老師們正使用資訊化教學設備、開放式圖書室裏學生們正如饑似渴看書,七彩運動場上孩子們正快樂玩耍……這是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和二小如今的畫面。
“幾年前,學校還是全區教學條件比較薄弱的鄉鎮小學校之一。”三年級二班學生張永錫的家長還清楚記得,幾年前將孩子送進學校時的場景:“設施陳舊,條件落後,我們好多家長都把娃娃轉到城裏讀書。”
為支援金口河區教育事業發展,沙灣區安排本區優質學校與金口河區農村薄弱學校“結對子”,實現“捆綁發展”。受幫扶學校一改通常捐款捐物幫扶方式,定期選派優秀教師到金口河支教,毫無保留地交流設施改造、辦學理念、教學模式經驗,實現了校園文化建設、教研教改、學生培育等協同發展。“學校每年都有新變化,辦學水準越來越高。即使現在房子拆遷了,也不想讓孩子轉走。”一名三年級學生家長説道。
線上線下全過程提質,賦能教學方式與時俱進
“請同學們回答,10除以3等於幾?”3月21日上午,金口河區和平小學二年級教室內,一名小學生正在講臺上向同學們發問。這是沙灣區沫江學校支教老師楊惠鳴正在開展“自主發現式課堂”教學。35名學生化身“小老師”,輪流上臺提問、解答,楊老師則在旁為學生答疑解惑、梳理知識脈絡。
如今,類似課堂模式在金口河區和平小學已成常態。此前,儘管曾多次有城市名師“送教下鄉”“遠端會診”,但教改效果並不持續。如今,兩校老師共同組建學科教研組,同步開展課程設計、備課磨課、教研培訓和學業測評,“老師從傳統課堂走了出來,學生從被動學變主動學,問題導向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勇敢表達。”和平小學校長艾麗介紹道。
德智體美勞全學科幫扶,激發學生天賦生機勃勃
由於師資匱乏,金口河區永和一小的語數外老師,還要負責孩子們的美育和體育。2021年,該校與沙灣區沙灣小學結為“校聯體”,每年都能接收到輪換來的專職美術、體育、音樂教師。“結對以來,老師們再也不用‘兼職’教教美術、體育了。”永和一小校長薛良雨談到。
鋻於金口河區鄉鎮學校普遍缺乏美術、體育、音樂等專職教師,學生藝體特長無法得到專業老師指導的困境,沙灣區教育部門先後選派了多名藝體老師參與對口幫扶,通過全職支教、走教的形式,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自沙灣區開展對口幫扶金口河以來,沙灣區教育部門推動本區優質校與金口河區薄弱校結對幫扶,推進教育管理、教學研討、考試考核、學業評價等教育結對幫扶教育教學全過程統籌。在沙灣區幫扶下,金口河區所有中小學(幼兒園)擺脫“小而弱”“小而差”的窘境,轉變為“優特美”,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金口河區委宣傳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