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為確保全省重點項目枕頭壩二級水電站順利建設,金口河區充分發揮紅色引擎強力驅動作用,把徵地拆遷作為鍛鍊幹部過硬作風的“競技場”“大熔爐”,組織全體徵拆幹部下沉一線,歷經連續120個晝夜不眠不休的奮戰,有效幫助拆遷群眾完成從“不幹不搬”到“想搬願搬”的思想轉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鐵軍精神。
“黨”字帶頭 精銳用在攻堅處
黨員不怕攻堅難,越是艱險越向前。自徵拆工作集結號吹響以來,全區各級黨組織不斷優化組織架構,各自成立徵地拆遷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坐鎮指揮,班子成員樹形象、當先鋒,與廣大黨員幹部組建徵拆小組,落實“縣級領導+區上幹部+鎮村組幹部”分戶包乾、分片包乾制度下沉一線。
為迅速打破僵局,各級黨組織還製作了徵拆作戰圖和任務分解表,實施挂圖作戰,把“硬任務”分解為“小目標”逐一破解,並落實“每日一彙報、每晚一總結、每週一調度”溝通協調機制,盯著節點推,咬著問題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把黨員凝聚在一線、把作用發揮在一線、把形象展現在一線。
“幹”字為先 苦幹實幹展擔當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面對徵地工作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全體徵拆幹部毫無怨言,採取“5+2”“白+黑”“雨+晴”方式,每天不厭其煩地走訪入戶,一遍又一遍地宣傳政策,成功打消群眾心中顧慮,推動徵拆任務順利推進。截至目前,全區180戶徵拆戶已完成166戶協議簽訂,完成總數的92.2%,重點區域22戶已完成22戶搬遷協議簽訂,完成總數的100%。
“和你們沒什麼好談的,我是不會簽名的!”“補償標準太低,你們的工作是整不好的。”類似這樣的語言,徵拆幹部已經習以為常,但“耐心細緻、有問必答、有難必解”已成為所有徵拆幹部的思想共識,“能徵善戰、敢打硬仗”的黨員幹部們在徵拆一線越戰越勇。
“心”字打底 真情換取群眾心
盛夏的夜晚,涼風徐徐,吹散了徵拆幹部這群夜歸人一天的疲憊。在徵拆工作中,徵拆幹部們堅持“徵地無小事,事事連群眾”的理念,以心換心換得幹群同心,他們充分利用晚上村民在家的時機,進村入戶宣傳動員,與群眾面對面談家常、講政策、聽訴求,逐漸也與群眾越走越近……
部分片區徵拆工作歷史遺留問題多,徵拆群眾的不理解不信任,導致徵拆工作困難重重。有這樣兩位老人,子女長期在樂山上班,老兩口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對徵地搬遷的抵觸情緒非常大,對徵拆幹部是閉門不見,徵拆幹部軟磨硬泡都無果的情況下採用迂迴戰術,先去樂山找他們的子女談,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樂山、金口河兩地往返就成了徵拆幹部的工作常態,一邊和子女講政策、談規劃,給予老人更多的陪伴關心,另一方面與多方協調解決了老人提出的遺留問題,最終老人高高興興地在徵拆協議上簽了字。“只要堅持站在群眾的利益角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總能找到打開群眾心扉的鑰匙。”這是徵拆幹部中有著27年基層工作經驗的萬曉平同志的工作法寶,也正是這一法寶讓我們贏得了群眾的真心,也獲得了徵地拆遷工作的全面勝利。(金口河區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