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各級各部門當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升造血功能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峨眉山市將峨眉山市羅目鎮盧山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先進經驗予以總結推廣。
盧山村為了轉化提升,鎮、村兩級決定從發展集體經濟著手,提升村級班子服務能力走出一條符合盧山村發展的路子。為此,鎮、村“兩委”作了三方面努力:
一是通過村“兩委”班子分析研判和優化整頓工作,對個別履職能力較差的班子成員進行了調整,優化了班子結構,提升了班子凝聚力、戰鬥力;
二是針對盧山村幹部存在的服務群眾意識差、服務能力弱的問題,鎮黨委定期組織開展談心談話與不定期監督巡查,提升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鬥力、組織力;
三是鎮黨委組織村幹部到周邊集體經濟發展成效較好的村參觀學習,開展集體經濟專題講座3期,主題論壇1期,對村幹部進行集中培訓,為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行動基礎。
由於盧山村地處山區,交通區位無優勢,集體經濟薄弱,産業發展不成體系,集體“三資”匱乏。發展什麼、怎麼發展?一直是橫亙在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考慮到茶葉是峨眉山市的重要産業之一,村“兩委”班子成員深知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力求找到這個體量巨大産業的市場空白點,把目光聚焦到了産業上游,萌生了“別人種茶,我賣茶苗”的想法。
為了解茶苗是否具有市場前景,村“兩委”組織黨員幹部挨家挨戶走訪調查,深入峨眉茶葉産業市場做調研、收集數據,進行分析研判。有了一系列數據作為支撐的基礎上,最終敲定了依託本村的環境資源優勢,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進”的原則,滿足市場未來幾年的巨大需求。
為了確保茶苗能成功種植的同時又能為農戶謀利,村“兩委”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式,成立茶苗集體經濟合作社,重點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解決了“錢”的問題。村“兩委”將非貧困村産業扶持基金10萬元注入合作社作為本金後,又發動黨員幹部逐戶宣傳,按照每股100元的標準,吸納62戶農民持96股,村幹部帶頭持60股,共籌集資金11.56萬元。二是解決了“地”的問題。合作社從本村農戶手上以每畝每年7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近5畝作為茶苗種植基地,黨員幹部率先垂范,帶頭平整土地、挖排水溝、拉遮陽網、打立柱,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解決了“人”問題。合作社聘請雅安市名山區茶葉種植技術專家進行專業指導,從技術上把關,又將入股的農戶吸納到茶苗地務工,按平均每天80元發放工資。
盧山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破冰”之路,為“三資”匱乏的“三無”村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的經驗。一是加強支部引領,鍛造好幹部隊伍,為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二是結合市場創新發展思路,在確定發展項目時要結合市場環境,杜絕盲目投資,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産業;三是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解決了錢、地、人的問題,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壯大産業。(峨眉山市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