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為積極培育發展鄉村振興特色品牌,發揮榜樣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讓群眾共用鄉村振興成果,我們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將峨眉山市綏山鎮荷葉村的經驗做法予以總結,為全面推動峨眉山市鄉村振興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打造生態民宿“金名片”。一是謀全局,規劃先行。荷葉村黨支部以“生態立村”為根本宗旨,立足荷葉村自然資源豐富等優勢,圍繞文旅、農旅“雙融合”的發展思路,下足“繡花”功夫制定荷葉村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引領,科學找準荷葉村未來發展方向,創新打造民宿旅遊“新熱點”,實現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破瓶頸,凝聚思想。村“兩委”幹部積極宣傳動員,發動村組幹部、黨員,特別是村裏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幹部等做村民思想工作,打消村民思想顧慮。通過多次登門拜訪,面對面擺談答疑解惑,獲得村民支援,動員貧困戶借用産業扶持基金入股,共用集體經濟紅利,為民宿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是治硬傷,夯實基礎。積極爭取上級支援,修出了山裏的“致富路”,解決了交通制約問題,並因地制宜打造了玉龍潭、玉屏湖、櫻花小徑等景點景觀。近年來,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房前屋後、道路兩側閒置土地,通過植樹造林、古樹名木保護與發展經濟林果相結合等方式大力開展村莊綠化,不斷改善農村環境。打響景區民宿“活招牌”
打響景區民宿“活招牌”。一是“黨支部+”探索“新攻略”村“兩委”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建立集體經濟合作社開發特色民宿。荷葉村爭取到省級資金作為民宿起航的“第一桶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民宿項目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合作社以資産入股獲得“保底+分紅”收益,企業入股經營分紅,農戶入股參與分紅,並通過公開招標引進民間運營團隊入駐。實現村民、村集體、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二是“老資源”煥發“新活力”。荷葉村留存了8個保存較為完好的四合院、7個三合院、60余棟木質結構房屋,村“兩委”創新方法,把閒置老房屋改造成了“聚寶盆”。荷葉村確定了“寧願一人來萬次、不願萬人來一次”的民宿發展路線,盤活“沉睡資源”,利用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賞雪的自然條件和原始古村落特色,制定了“為荷而來”精品一日遊指南,引導荷葉村集體經濟從弱到強,實現跨越式發展。三是“民宿群”激活“新動能”。依託民宿産業的發展,村“兩委”進一步拓展思路,憑藉毗鄰峨眉山景區的地理優勢,以村委會、村小為中心連片規劃,創新打造“民宿群”,通過連點成線、以點帶面,為集體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利用“村小變民宿、閒置村委會變民宿、農房變民宿”成功打造荷葉記憶、玉龍山舍民宿。投入運營以來,“住、食、娛、戲”四大服務和設施逐步完善,“一房難求”成為節假日常態。
打通多元民宿“産業鏈”。一是地標農産品增加籌碼。利用自身優越的山地和氣候條件,早年,荷葉村在村“兩委”幹部帶領下,村民大力發展苦竹筍産業,憑藉著錯峰上市的契機和“甜、苦、香”的優良品質,成就了高山苦筍“金字招牌”。積極培育發展精緻農業産業,打響苦筍、綠茶、獼猴桃、脆紅李、中藥材高山“五寶”品牌,讓遊客體驗回歸自然的親切,同時享受滿載而歸的心情。在此基礎上,村“兩委”進一步探索竹製品行銷,力爭打造生態旅遊系列産品,豐富旅遊業態。二是鄉村文化節豐富內涵。圍繞“苦筍+竹産業+竹文化+鄉村振興”模式,舉辦“苦筍節”等文化娛樂活動,吸引遊客體驗採摘樂趣。開展採茶、挖筍、摘果等系列採摘活動,引導遊客觀看“文化節”“只有峨眉山”等特色演藝,帶動特色農産品與民宿旅遊實現乘法效應,豐富鄉村旅遊文化內涵。
三是特色化服務結出碩果。整合利用電商室、竹編室、特色農産品室、便民服務站、電商服務站“三室兩站”,為遊客和農戶提供旅遊諮詢、快遞到府服務、特色産品展示、銷售服務平臺等電商服務,免費為貧困戶、留守婦女提供竹編手藝培訓服務,製作好的工藝品寄賣于各民宿,帶動村民就業創業,增加民宿附加值,為鄉村旅遊添磚加瓦。(峨眉山市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