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古鎮樹新風,舊貌換新顏。一棟棟歲月洗禮的老屋,一首首悅耳動聽的音樂,一種種令人垂涎的小吃……歌聲、吆喝聲、嬉鬧聲正在譜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建立常態分析研判機制,每半年分析研判一次工作推進、作用發揮、存在問題等情況。通過“一村一議”的方式,對10個村(社區)、92個村民小組運作狀況進行全覆蓋分析研判,收集意見建議38條,為推進基層治理新模式築牢了組織保障。鮮明“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敢於擔當、勤政務實、清正廉潔”二十字幹部選用標準,配強村民小組長92名,其中黨員小組長33名,佔比35.9%。緊緊扭住支部書記這個“領頭羊”,實施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
構建“源頭儲備+定向培養+提能塑形”的鏈條培育機制,梯次儲備一批後備幹部,目前共儲備13名村級後備幹部。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制定“一村一品”村集體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支援跨村“抱團”發展,盤活閒置資産,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實現集體增實力和群眾增收益的有機統一。目前,10個村(社區)5個集體經濟項目落實了包片幫扶、專業指導、産業促銷等運營機制,多渠道匯聚項目啟動資金,實現年均增收4萬元以上。
創新服務平臺,進一步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有效解決基層服務效率不高、品質欠佳等問題,把黨的領導延伸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以細“治”入微的服務提升基層治理的溫度。通過構建“一體化”服務網路,實行“片長包戶”,由組長、黨小組長或後備幹部145人擔任片長,把群眾按居住區位劃分成片145片,落實每年為群眾辦一件實事的要求,實施“1+N”“N+1”為主要內容的黨員幹部幫扶活動,把資源、服務、力量全面下沉到戶。通過打造“親民化”服務陣地,以整合化、集約化為目標,實施基層服務設施親民化改造,推動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統籌佈局、提檔升級,變“最多跑一里”為“最多跑一地”。目前共改建黨群服務中心10個,打造了白馬村、徐塘村等親民化陣地峨眉樣板。通過創新“週到化”服務平臺,創新打造“和諧調解室”“有事來協商”等服務平臺,利用村組建制改革後閒置村委會、文化室等閒置陣地資源,有效解決“群眾議事遠、辦事難”等難題,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組(樓棟),大事不出村(社區)”,逐步形成“支部建在一線、黨員幹在一線、作用發揮在一線”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以貼身服務傳遞貼心溫暖。今年來,通過服務平臺成功調解各類矛盾50余起,協商啟動民生工程項目5個,為古鎮發展帶來了一片祥和。(峨眉山市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