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處大涼山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地貌較為複雜,強降雨引發的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相對頻繁,沙灣區通過隱患排查、防汛保障、應急演練三個環節“靠前”,切實提升汛期應急治理能力。
隱患排查“靠前”。健全“區-鎮-村-組-戶”五級防汛減災分級包保責任機制,各級負責人嚴格落實防汛重點部位“三查”制度,組織機關幹部、村(社區)幹部等力量,聚焦169個山洪災害危險區、62個地災點、3個水庫及灌區工程管理單位等重點區域的365個隱患點位開展大排查,分類制定預警清單。全區派出9個督查組,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核查”三查制度,實行分級管控,加強災害風險監測,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力度。針對風險隱患點和安置群眾,各鎮(街道)每日填報《防汛工作日記》,做到準確、及時、無誤,對抽查“不實”情況進行責任倒查,全區範圍通報,截至目前對抽查發現的8處風險隱患明確了整改實施單位、時間、舉措。
防汛保障“靠前”。採用政府集中儲存、部門專業儲存、市場協議儲存等多元方式保障物資充足供應。每個村(社區)至少建立1個應急救援站點,配備必要防護應急物資,至少落實1處應急、消防所用水源。按照點位標準和申報要求,完善了區沫若廣場等6處避難場所,設置了清晰、合理的標示牌,完備了避難場所的各項功能,指導推動各鎮(街道)相應建立避難場所。常態化開展汛期安全巡查,組織巡護隊伍檢修水電站、清理河道漂浮物、治理行洪河道險工險段,確保安全度汛。截至目前,配備各類應急物資裝備3萬餘件(套),巡查河道800余次。
應急演練“靠前”。依託應急、公安、交通、衛健等12個職能部門和冬泳、徒步等8個行業協會,全區共組建專業搶險隊伍15支750余人,村級基層搶險隊伍2000余人,社會救援隊伍12支560余人,制定隊伍包靠區域地圖、建立響應機制。截至目前,開展應急救援培訓38場次、演練149場次,參與轉移安置群眾3651人次。各村(社區)組建黨員應急突擊隊21支800余人,發揮“1+N”(即1名村社區書記任網格長,N名鄉村健康指導員、優秀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為兼職網格員)分片聯繫群眾全覆蓋優勢,將入戶通知、避險轉移、抗災自救等應急管理工作職責納入“紅色網格”,實現基層應急管理到戶到人。(任萍)